第168章 摇滚乐势力
华语劲歌金曲奖,虽然也会设置“最受欢迎男(女)歌星”这样的人气奖项,把歌迷投票纳入到评选范畴。
但是,华语劲歌金曲奖,本质上还是一个行业奖。
评奖主体是华语音乐人联合会的会员。
华语音乐人联合会的会员,全都是音乐行业的从业者。
除了歌手、词曲作者、制作人,还包括专业音乐学院的教授。
一定要把它的权威性,提升到最高!
第一届华语劲歌金曲奖,评选委员会已经与刚成立的港岛音乐人联合会达成密切合作。
在奖项设置上,除了保留的“十大劲歌金曲”奖,对其他奖项,都进行了一些改革。
例如,“最受欢迎国语男(女)歌手”,被改成了“年度最佳男(女)歌手”,把“最受欢迎”改成“最佳”。
虽然在“年度最佳男(女)歌手”的评选规则中,仍然把歌迷投票,计算在内,但是比重却降低到只有20%。
30%是综合考虑候选歌手的唱片销量、演唱会票房。
港岛音乐人联合会会员的投票比重,被提高到50%。
依然保留的“最受欢迎男(女)歌星”奖,评选规则与“年度最佳男(女)歌手”不同,歌迷投票的比重占了50%。
25%的歌手唱片销量、演唱会票房。
还要25%,则是歌手MV在TVB音乐台的播放次数、收视率,以及歌曲的电台点播率。
在评选规则上,把“最受欢迎男(女)歌星”和“年度最佳男(女)歌手”区分开。
“最受欢迎男(女)歌星”是歌迷投票能够左右的人气奖。
“年度最佳男(女)歌手”则是由业内人士评选的专业奖。
在歌曲语种上,也加强国语歌曲的地位,粤语歌逐渐被划分为方言语种,不再在华语劲歌金曲奖的评选中,占据主导位置。
随着以四大天王为代表港岛顶级歌手,都开始发行国语专辑,向华语歌坛主流靠拢,粤语歌曲的地位必然会像原时空一样下降。
粤语歌之所以能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在华语歌坛占据大半壁江山,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以国语歌为主的内地歌坛、宝岛歌坛,发展程度不高。
等到内地歌坛、宝岛歌坛获得发展,只有600万人口的港岛,完全无法与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抗衡。
港岛音乐市场现在已经充分发展起来,正版唱片年销量达到800万张,市场规模也不过才8亿港币左右而已。
宝岛音乐市场,现在正版唱片的年销量,足有2000万张,是港岛的两倍多,市场规模足有80亿新台币,折合21亿港币。
华星唱片全资收购的宝岛滚石唱片,在宝岛音乐市场,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
内地音乐市场,正版磁带的年销量,在1995年,也达到了5亿盒,市场规模达到了20亿。
华星唱片全资拥有的百强唱片,在内地音乐市场,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
这个时候,宝岛已经取得港岛,成为华语歌坛第一大市场。
不过,内地凭借巨大的人口优势,市场潜力远在宝岛、港岛之上。
港岛、宝岛的音乐市场,现在已经开发到极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了。
内地的音乐市场,现在却只开发到县级行政区,还有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等待开发。
虽然,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比乡镇、农村要高得多,但架不住农村人口多。
内地现在有8.5亿农村人口,现在这部分群体,绝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音乐。
其实,内地的音乐市场,并不仅仅是音乐,戏剧、曲艺、民间艺术,也拥有广阔的市场。
对广大的农村市场而言,可能不会买四大天王的磁带,但是在戏剧、曲艺上,却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百强唱片现在,除了代理发行港岛歌手的专辑磁带之外,也在有意识地与戏剧团、曲艺社合作,制作京剧、豫剧等戏曲种类,以及相声、小品、评书、快板、大鼓书等曲艺类型的磁带。
这些年,内地的戏剧团、曲艺工作者,被打破了大锅饭,适应不了市场经济,日子都不太好过。
与百强唱片一起合作发行磁带,能极大地改善这些艺术门类从业者的生活环境。
若是能够把戏剧、曲艺市场充分开发起来,内地的音乐市场规模,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增长几倍,乃至十几倍。
华语劲歌金曲奖,未来可能还会把戏曲、曲艺,纳入到评奖范畴。
就和格莱美奖的奖项设置,除了流行、摇滚、RB、说唱等音乐流派之外,也会评选福音、古典音乐。
内地的戏曲、曲艺,就相当于欧美地区的福音、古典音乐。
华语劲歌金曲奖第一届,没有细分音乐流派,因为这个时候的华语歌坛,基本上都是流行歌。
摇滚、RB、爵士、说唱,都是小众门类,除了摇滚,其他音乐流派都不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