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产业局限
芳菲服饰1993年的净利润,超过了8亿港币!
这样的盈利,在港岛股市全部七百多家上市公司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甚至超过了林氏家族的两家服装行业上市公司。
芳菲服饰可没学TVB、华星唱片、邵氏电影公司,盈利不少,却不分红。
芳菲服饰在1994年的股东大会上,隆重进行了红利派发。
那些在流通市场,持有芳菲服饰股票的小股东,都根据自己持有的股票数量,拿到了丰厚的分红。
那些小股东,已经靠在持有芳菲服饰股票,在股价上涨上,大赚了一笔。
现在又得到一笔丰厚的分红。
当初的一次投资行为,现在尽管有两份收益。
而且,只要芳菲服饰维持住现在的经营状态,后续每一年,都会进行一次分红。
当初投资芳菲服饰股票的股民,真的是赚大了!
当然,赚得更多的,还是梅安蒂这样的大股东。
芳菲服饰这次的分红金额,高达6亿港币,梅安蒂持股42%,一个人的分红,就高达2.52亿港币!
梅安蒂在1993年,除了经营芳菲服饰,还发行了一张专辑,拍了两部电影,并在港岛、宝岛、新加坡、京城、沪海、羊城等地,召开了四十多场演唱会。
唱片分成、电影票房、演唱会出场费加起来,收入也有5000万港币。
在港岛娱乐圈女明星中,收入是独一档的存在!
但是,和芳菲服饰的这笔分红一比,演艺圈的收入,就不算什么了。
哥哥张和陈丹尼,在芳菲服饰中持股不多。
哥哥张持股2.1%,陈丹尼持股0.7%。
哥哥张在这次分红中,分到1260万港币。
陈丹尼也分到了420万港币。
他们两个不需多说。
哥哥张在1993年,正式复出歌坛,发行了两张专辑,一张粤语一张国语;拍了三部电影,召开了50多场亚洲巡回演唱会,总收入比梅安蒂还要高,超过了6000万港币。
芳菲服饰的分红只是收入的小头。
陈丹尼去年,只发行了一张国语专辑,举行了三十多场演唱会,收入4000万港币。
不过,他的收入大头,在华星唱片的股价上。
陈丹尼在华星唱片持股24%,是第一大股东,已经靠着华星唱片的股价,身家超过10亿港币。
对芳菲服饰的分红,最满意的,是陈柏祥。
陈柏祥作为芳菲服饰的生产总监,除了每年几十万港币的工资,还拥有0.7%的原始股,后来又在流通市场,买了一部分股票,把自己的持股比例提高了1%。
在这次分红中,分到了600万港币。
陈柏祥作为港岛影坛的金牌配角,片约不断,去年还和华星唱片签约,发行了个人第一张唱片,还是TVB的金牌主持,担任TVB王牌综艺《跑男》的制片人、固定嘉宾。
一年在演艺圈,收入也有几百万。
不过,和这笔分红相比,演艺圈的收入,全都是辛苦钱。
芳菲服饰市值70亿港币,陈柏祥单靠那1%的股权,身家就有7000万港币了。
再加上其他资产,身家妥妥过亿,在港岛,算得上是富豪阶层了。
正是看到哥哥张、陈丹尼、陈柏祥,在商业投资上的成功,刘天王才更坚定了自立门户,自己当老板的心思。
哪怕成立的天幕电影公司,连续亏损了两年,让他赔了两千多万,依然痴心不改。
不过,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刘天王在积极投资龙辉基金的同时,还主动与芳菲服饰合作,开设了自己的产品线。
刘天王与芳菲服饰合作开发自己的服装品牌,每卖出去一件,就有一份提成。
梅安蒂、哥哥张、陈丹尼也都一样,所以他们在芳菲服饰上的收入,并不是只是股份、分红。
对哥哥张、陈丹尼这样占股不多的小股东来说,股份、分红赚的都是小头,销售提成才是大头。
哥哥张和陈丹尼,1993年的销售提成,都超过了1亿港币。
刘天王的产品线上马比较晚,但在1993年,销售提成也超过了5000万港币。
哥哥张和陈丹尼成名早,圈内地位也高,但是刘天王正当红,产品定位更加大众化,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相当更高,销量也更多一些。
芳菲服饰的成功,在港岛娱乐圈,带起了一股明星成立服装品牌的潮流。
这其实在后世,是明星人气变现一种重要方式。
后世许多流量明星,都有自己的潮流服饰品牌,对粉丝进行收割。
芳菲服饰,虽然借了梅安蒂等人的名气,才发展得如此顺利,但是发展思路,却和后世的所谓潮牌,截然不同。
芳菲服饰成立之初,对产品的定位,就是大众化,品质过硬,价格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