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廊自然知道她的顾虑:“事情顺利的话,很快会解决,也并不会对他有任何影响,如果不顺利,那会再次恢复原样,继续等待死亡。”
“哦...”
阿燕也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张廊赢了,那这一切就结束了,若是输了,拿督公会继续参与这事,阿昌也跑不掉。
带着张廊回到家,阿燕瞪大了双眼:“这怎么回事!!”
急忙跑了上去,只见挂在屋檐旁的鸟笼内有着一只死鸟,他们出去的时候这鸟可是还活着呢。
这儿没有什么娱乐场所,靠近山林所以周围的人都爱养鸟,而阿昌也养了一只。
养了许多年了,这怎么突然死了,难道警示着什么,阿燕不敢相信,张廊看了一下: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护身符护住了你丈夫,它没办法直接对你或者你儿子下手,只能对一些小动物下手,用来威慑你。”
在字典中,这样的情况叫做蚕食,一步一步的让你认为厄运缠身,精气神不断的衰弱,最后给恶祟可乘之机。
阿燕听到这话,也十分担心孩子,看到孩子在大树旁玩耍,顿时松了口气,走了过去,准备将尸体埋在树下,毕竟也多年感情了,突然想起了什么:
“大师,还有一件事,我丈夫晾晒的衣服经常会不见。”
张廊点了点头,跟在身后走过去,不知是什么树,树干往上处有些弯曲,导致形成了一个小坡,上面有阶梯,小朋友爬上爬下玩的不愉悦乎。
往树上扫去,根本没有什么鬼影,而此时的阿燕挖着坑,看泥土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见她埋好后张廊指着大树:
“害你丈夫的小鬼应该就在树上,而衣服应该埋在了地下。”
阿燕心中一个咯噔,朝大树看去,除了高处的树冠看不着,其他的地方哪有什么影子,只有小孩子在玩闹,而她方才挖了土也没发现什么,但张廊没必要骗她,很可能是没挖着,就要继续回去挖土。
“别挖了,在另一个世界,你挖不到,感兴趣晚上我带你来看看,我去准备些东西,晚上再来。”
张廊转身离开,准备回去休息一番,这天天熬夜谁顶得住。
阿燕也没阻拦,之前买房的时候认为大树遮挡阳光很好,现在知道了反而看这大树有这种阴森的感觉,急忙把两个孩子叫回家,她也该做饭菜了。
待到深夜,张廊这才提着包袱朝阿燕家摸来,但怎么感觉不对劲呢,对方丈夫病倒在床,而自己深夜偷摸造访,怎么想怎么不对劲,感觉变成偷汉子的主角了。
将这些思想从脑海中甩掉,来到阿燕家门口。
阿燕家屋子还亮着灯呢,门虚掩着,张廊敲了敲门就推门进去了,阿昌气色好了一些,已经能坐在凳子上了,两人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
“你要去么,还是我自己去?”
张廊询问道,阿燕咬了咬牙,她恨不得杀了那只鬼,也更想看到张廊的确解决了问题,这样才心安:“我也去。”
“行,跟着就成,别乱说话。”
张廊叮嘱了一句,拿出了八门罗盘,看了看,指针四处摇晃着,突然指着对方房屋:“那就谁家?”
阿燕急忙回答:“那是阿kaew姨家,就是之前与阿昌有矛盾的一家人。”
张廊径直走了过去,这里每户人家几乎都差不多,门前院子和阿燕家一样,摆放着一个神龛,里面供奉着拿督公,人都走了,里面的红灯泡还亮着,张廊刚要上前。
“滋滋”
不知道从哪儿爬出一只蛇来,立着前身舌头不断吐露着,做出攻击的姿势,有些虎视眈眈,张廊可不惯着它,宝剑拔出直接就削了过去,直接将蛇削成两半。
阿燕有些担忧,有传说,在神龛周围的动物都很可能是神明的化身:“那可能是拿督公的分身。”
“正愁找不着他呢。”
张廊将拿督公的神像抓了出来,丢到一边去,看了眼里面,贡品已经干黑,是被吸食的结果,真贪吃。
在边上的香炉拔出了一根黑色的香,一股腥味从上面散发出来。
是血液浸泡成的血香,而血液放置得太久已经变成了黑色:
“这就是灵降所用的法子,用小鬼不断给你们造成困扰,最后死亡,但奇怪的是,在你丈夫发病的时候,我并没有看到小鬼。”
“你不是说他在另一界么?怎么看得到?”阿燕有些奇怪。
“它想要给人造成麻烦,首先它得接触到人,所以它会短暂的出现在现实,当时你丈夫摔倒时我就在一旁。”
简单的解释后,张廊继续看向罗盘,指针直指阿燕家的院子,那儿很多的盘子和草,一般乡下都会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蔬菜,例如蒜头,辣椒,葱花一类的东西,做菜时直接拿便好。
张廊径直走了过去,那是一盆蒜,蒜苗鼎盛,直接抓住上方的蒜苗连土带苗都给拔了出来,一根很显眼的黑色的檀香插在其中,直达底部,张廊顺势也拔了出来。
转身走向已经变成祭拜土地公的神龛,找了一翻。角落里藏有一根黑色的檀香,不过已经快要腐烂了,夸奖道:
“土地爷还是很神的。”
张廊示意了一下手上的香,一对比就发现土地公所待的神龛中拿到的檀香,比起放置其他地方的檀香,腥味更少,而且即将腐烂,也代表着即将失效。
阿燕心里也下了几分决心,一定要祭拜土地爷。
张廊如魔法般,凭空绘制了火府邓君咒,将三支香捆住,朝空中一丢,火焰凭空浮现,噼里啪啦的燃烧着里面的东西。
见到檀香不断被烧毁殆尽,张廊转身朝大树走去,此时已经是深夜,没了小孩子玩耍,也没了灯光,凉风吹来,显得有些诡异。
通过张廊所说的话,阿燕知道小鬼就在树上,还是壮着胆子跟了上去,这让张廊不禁高看一眼,俗话说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样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自古以来常有这样的例子,显然阿燕并不是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