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团圆饭,自然会弄得很丰盛,鸡汤已经煲起来了,然后除了鱼,还有酥肉,有东坡肘子,有罐头。
有牛肉,还有排骨,整体算下来,菜不算少,大多是荤菜,还很上档次。
因为是年夜饭,自然吃的也比较早,才5点过,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准备开吃。
当年没电视,更没有什么春晚,所以大家约定,吃完年夜饭,院子里的几家人约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聊天儿,拉家常,守岁。
当年有守岁的传统,本来张向阳打算让叫上一大爷,一大妈,还有聋老太,傻柱,还有雨水兄妹俩,一起吃年夜饭。
结果一大爷说:“不好意思,咱家也准备了,我们这边要陪东旭媳妇儿秦淮茹一起吃。
如果全部聚在一起,人又太多,屋子都做不了,所以你们那边吃吧,分开吃也是一样的。
吃过之后晚上要聊天儿的聚在一起聊,我准备了瓜子,花生。”
其实别说一大爷家,张向阳家也准备了不少的瓜子,花生,就是为了过年大家聚在一起唠嗑吃的。
张向阳老爹因为平常不在家,过年的时候回来,他跟院里的主要几户人家都带了礼物。
包括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傻柱,许大茂,就是郊区的那种土特产,什么干蘑菇,枣子,黑桃,辣椒,木耳等,虽然不怎么值钱,但礼轻情意重。
过年了跟大家带点儿,也算是说得过去。
所以趁着下午没事,张向阳陪着老爹,把东西一家一家的跟他们送过去。
而三大爷已经在家忙活开了,主要写对联儿,他在前院儿摆了一张桌子,上面有笔,墨,还有一个搪瓷缸子。
然后有人把纸拿过来,他就帮忙写,所有的对联儿都是他自己想的。
有些是以前的,有些是新编的,整体还行。
当年流行的对联就都是什么婚事新办,移风易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类的。
当然也有别的,但唯独不会写什么富贵荣华,发财等等。
其实对联也跟着时代走,而且是时代特色特别强的产物。
实在不同,贴上去的对联自然也不同,大家喜欢的内容也不同。
如果在后世,肯定离不开什么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上面在了一个春满人间,或者春回大地这样的名联。
不过现在可不会这么写,这一点,三大爷就把握的很好,毕竟是老师。
他写出来的对联很贴切,字儿只能的算是一般,不算好,也不算太差,比较工整,看起来一目了然。
但缺乏个性,更缺乏飘逸之美。
“三大爷,忙呢,这是我爸跟您带的一点儿土特产,三大爷您收下,希望不要见笑。”
“见啥笑?有东西收高兴还来不及嘞,你这孩子真会说话。”
三大爷说完又冲张建成说:“老张,谢了,你想的太周到了,这挨家挨户的送,得有多少东西呀?”
“也没多少,当然也不是每家都送,熟悉一点的是有的。”张向阳打着哈哈说道。
然后跟三大爷递上一支好烟,掏出火柴帮他点上。
如果是平常张向阳不会跟一般人递烟,但过年不一样,毕竟都是图喜庆,所以他特意买了好烟揣在口袋里。
阅读愉快,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