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行,明朝还有陪都制度,一开始首都南京,还有个陪都凤阳,朱元璋大可把朱标扔过去,北平升陪都。
朱标能力有吧,喜欢有吧,朱元璋也有迁北方的心思,朱标就是因为去找新首都的时候病死的,这才耽误了朱元璋北迁首都的事。
父子两人直接一南一北,即可提前磨练朱标,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直接让北平升首都,迁都也解决。
但朱元璋没有,他就让朱棣去,唯有喜欢才能解释。
可喜欢朱棣,为什么最后不立朱棣,那只能是朱棣的确不是马皇后嫡子。
立朱棣的话,其他儿子心想,大家都是庶子凭什么立他?自古以来,只讲嫡长子,不讲庶长子。
朱棣身份无法服众,偏偏明初诸王又是掌兵权的,一不小心就是八王之乱,朱元璋想着直接跳过诸王,我都不选,我继续从长子的子嗣里面选,这样就避免了兄弟相争。
只是朱元璋最后选了个极品!
同样野史总喜欢说朱棣不喜欢明仁宗,可如果不喜欢,明仁宗拿什么监国二十多年,拿什么把朱棣当做征北大将军?
汉王朱高煦他想当皇帝,但他翻出什么浪花?明仁宗继位,朱高煦什么都做不了;明宣宗继位,朱高煦倒是敢造反,但是被秒平息。
朱棣如果真喜欢朱高煦,朱高煦会混的这么惨?朱高煦顶多把解缙害死,但解缙也有自己的问题,解缙和三国鸡肋哥一样,聪明反被聪明误。
再看唐太宗喜欢的李泰、孙权喜欢的孙霸,这差距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朱元璋因为有朱标在前,没对朱棣直说喜欢,朱棣造反之初需要朱高煦,也没对明仁宗直说喜欢,但他们都用实际行动重用了自己喜欢的儿子。
之前有个段子,明朝皇帝齐聚地府,朱元璋会打朱棣。我觉得不一定,首先朱元璋让朱允炆当皇帝,结果朱允炆连个王爷都搞不定,丢不丢脸!
更别说,如果朱棣露出身后被烧成焦尸的湘王;湘王还牵着同样是焦尸的湘王妃;一问,湘王一系绝嗣国除!
绝嗣!在古代绝嗣是多大仇多大恨,才会做出来的?朱允炆还是让自己叔叔绝嗣!哪怕稍微做点表面工作,过继一个宗室子弟过去,古代是认可过继关系的,哪怕过继一个,湘王都不是绝嗣。
可朱允炆不仅没有过继,甚至还给湘王恶谥曰戾。
论本事,愚不可及;论亲请,对已死的湘王都容不下。怎么就你朱允炆是朱元璋孙子,湘王不是朱元璋的儿子?
朱元璋凭什么不先打朱允炆?
话说回来,明宣宗上比不了明仁宗,下比过他儿子堡宗,但比不过他孙子成化。
总之明宣宗要对也先的崛起负一定责任,他本来可以直接阻止土木堡之变的出现,但没有。
再强调一点,土木堡之变之所以输,纯堡宗菜。阻止土木堡之变出现和输掉土木堡之变是两码事。
也先也因为打赢了土木堡之变,威名大振,最后与自己扶持的脱脱不花可汗反目,并击败脱脱不花可汗,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非黄金家族出身的大汗。
不过在此之后,也先沉迷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最后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攻杀,标准的高开低走。
现在也先被植入成了蒙古大将,还是铁木真亲自提拔的,此次受铁木真指使,突袭拓跋部落大本营,动摇拓跋大军军心。
就在拓跋珪生气的时候,有人过来报告:“禀告大王,外面有一汉人求见,自称公孙衍,打着汉人大将军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