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拯救白月光男配

第182章 俊俏太傅自请入赘(32)

白清芷摇头,视线并未移开。

“无事就不能召我进宫?谢子易,他是我弟弟,我们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被戳中痛处,谢子易低头不语。

先皇去世后,几位皇子争夺皇位,白清宸最后胜出。

如今后宫养着几位太妃,以及年纪尚幼的皇子公主。

年纪小,是他们的保护伞。

一旦年纪大些,送去和亲,是公主的命运。被设计杀害,是这些皇子的命运。

能平安度日的,唯有白清芷一人。

“对不起,我以为陛下因为庆王找你,怀疑是你动的手。”庆王咄咄逼人的样子,历历在目,谢子易担心皇帝因为此人骂白清芷。

皇帝骂别人,也不会骂白清芷。

“庆王的死,你没插手?”若没记错,那日宴会谢子易激动得很,白清芷不信他未有行动。

从琉月到云黛,车马劳累,一路走走停停,少说得有一个月。

庆王不是死在琉月境内,与琉月无关。云黛皇室即使怀疑琉月,也不该向他们质问。

毫无理由的怀疑,云黛纵使有证据,白清宸也不会承认,是自己找人杀了庆王。

“有,但被人截胡。”没成功,谢子易相当遗憾。

可惜啊,若能亲手杀了他,谢子易就是死也愿意。

庆王之死,第一个联想到白清芷。欧阳尘身份特殊,谢子易担心白清芷安全。

“公主府守卫太少,你把人调到茶楼去,你没想过,他们从公主府下手?”

“他们有证据吗?没证据的事儿,杀我,陛下更有理由灭了云黛。”捂住谢子易嘴巴,白清芷颦眉,转身向前院走去。

公主府侍卫加上暗卫,共有一千人。

谢子易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

侍卫人数再多,对方不必见血,随意倒一包毒药,白清芷就能翘辫子。

弄死她的方法有很多,白清芷希望对方能给个痛快,让她死得痛快些。

跟着白清芷到书房,谢子易为她写下布防图。

内部需要注意,守卫依旧不能放松。

被关心的感觉很好,但对方是谢子易,白清芷好心情一下磨灭。

原主渴望已久的关心,等了太久太久。

“清芷?在想什么,你看看,需要修改的地方,我现在改。”

军事方面,白清芷不懂。

流程性巡逻,毫无意义。不如加强侍卫和暗卫战斗力,让他们遇到敌人时,能在实力上碾压对手。

“云黛人好战,庆王来了琉月回去被刺杀,你觉得他们不会起疑?或是以此为借口,发起政变。”

云黛目前内部混乱,乘虚而入正是好时候。

号召口号一响,顺应民意,自然会有众多跟随者。

云黛内乱,此时琉月插手,是最好时机。

公主府藏着一位云黛皇子,不免让人担心,云黛派人追杀白清芷同时,察觉到欧阳尘身份异常。

“你或是不知,欧阳尘遗传他母亲外貌,云黛皇帝只要和他见上一面,不用滴血验亲,他会认定欧阳尘就是他儿子。”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