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自家的这位新家主,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
所以,兵痞们再怎么心痒难耐,看到墙头上的李玮之后,也没有人敢去违背李玮的命令。
转过头来,李玮看向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赵良:
“告诉这些古云部的人,从今往后,他们都是古渭寨治下的百姓,再敢不停号令,鸡犬不留。”
赵良不敢耽搁,立马把李玮的话,翻译成了当地的吐蕃话,并且在那里大声的重复了好几遍。
李玮一边在那里抽烟,一边在给空弹夹装填子弹,就这么冷漠的,看着下面那些吐蕃人的反应。
从第一次杀人开始,李玮就没有任何的不适应,甚至,他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兴奋。
今天,在古云部这里,再次杀了这么多的人,李玮依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的。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可惜,在大宋这边,李玮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发现这个问题。
而赵良他们这些兵痞,更加不可能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的。
把之前打空的弹夹,再次全部装填满了子弹,李玮收拾弹夹,也没有再拿出手枪。
就这么双手扶着墙头,俯身看着下面的那些人:
“从今往后,古云部,就是大宋的古云寨,也是我李玮的古云寨,听明白了没有?”
赵良再次进行翻译,低下的那群兵痞们,也是冷漠的看着古云部那些人的反应。
如果不是因为李玮提前交代,今天的古云部,不可能还有这么多人活下来。
按照本地的习惯,一旦攻破了敌人的寨子,屠戮才是最正常的。
特别是土匪马贼们,顶多,也就是留下几个年轻女人,剩下的人都会被他们给杀掉。
好歹,李玮与那些土匪马贼,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最起码不会这么浪费人力资源。
在这个时代,人口,劳动力,在李玮的眼中,才是最值钱的。
古渭寨需要进一步发展,所以就需要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为古渭寨服务。
古渭寨那边的河谷平原,需要有充足的人口去开垦。
今后,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古渭寨那里,需要做到自给自足。
牛羊马匹这些牲口就不说了,最起码粮食也要能够自给自足,这才是重点。
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多开垦出那些荒废的耕地,多种植粮食,才是王道。
古渭寨紧邻渭水,那里的河谷平原不但土地肥沃,灌溉也方便。
那么好的便利条件,李玮如今最缺的就是人口,他需要更多的人口去完成自己的计划。
只要持续收服周围的部族,甚至是去河湟地区,或者是西贼那边,多抢一些人口回来,未来大有可期。
自从来到古渭寨之后,李玮就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更是有一种龙归大海,虎返深山的意思。
在这混乱的大西北,没有任何人的管束,李玮简直就是在放飞自我。
背后有现代社会的支持,他手里还有那么多的黄金,暂时不差钱的李玮,可以在古渭寨,随便折腾。
把古渭寨,打造成一座坚实的基地,李玮就可以对兰州,还有河湟地区慢慢蚕食。
只要给李玮足够的时间,他就可以不停的招兵买马,变成一个真正的草头王。
大宋内部乱糟糟的,满朝文武早已失去了进取之心。
只要赵祯还活着,大宋的这种状态,就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根本就不在大宋君臣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的一个大宋,想让李玮这个现代人有归属感……开什么时空大玩笑!
从每一个细胞之中,甚至是从最基本的基因里,李玮都对这个大宋充满了排斥。
所以,汴梁城里的那些大宋君臣们,他们继续他们的醉生梦死。
古渭寨这里,李玮则是自己说了算,该操练就操练,该扩充人手就扩充人手。
反正又不是花的大宋的钱,也不是花的赵祯的钱,李玮在大西北的所作所为,谁也管不着。
大不了,他就带着人,直接就迁徙到西域那里去。
等自己攒够了实力,再从西域那边打回来,彻底解决掉青唐吐蕃与西贼。
反正,再想让李玮回汴梁,把他给关在汴梁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西北的风景如此迷人,甚至可以说是江山美如画,李玮怎么可能舍弃的掉。
不知不觉之中,李玮的脑海之中,再次浮现出了刘沆的那张招人烦的脸。
李玮顿时就清醒了很多,他有些不确定的想到:
哥们儿这次,不会是被刘沆那只老狐狸,给耍了一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