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之内。
只见一个个麻袋重重叠放在一起,堆了几层楼的高度,恍如一堵坚固的城墙,十分壮观,亦十分震撼。
壮观与震撼之后,带给人的就是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这可是十万石粮食!
粮食,是能够填饱肚子的东西!
此次赈灾,就看它们的了,这十万石粮食必将活人无数。
呲!
董诚手持一柄“粮食探子”,刺入一只装满粮食的麻布袋,从中取出一小把麦粒,摊在手掌中,仔细查看。
祝修远有样学样,也从一只麻袋中弄出一小把,摊在手中看着。
“录事参军大人,参军大人,下官听说,这批粮食是冒雨搬来。但据下官仔细观察,几乎没有一袋受了雨水的泼溅,十分干燥,这批粮食必然可以保存许久而不腐败。”
义仓主事说道。
“嗯。”
董诚点了点头,顺手将手掌中的麦粒放回麻袋中。
“这批粮食得来不易,况且又是此次赈灾之粮,就更加不能有所闪失了。你是义仓的主事,如果这批粮食出了问题,本官拿你是问!”
“不敢,下官不敢!”
义仓主事立即躬着身子,连连保证:“从今天起,下官就搬来铺盖,在义仓中住下了,必寸步不离,守护在此,请大人放心!”
义仓主事如此一说,董诚方才放下心来。
他拍着义仓主事的肩膀勉励几句,又激励了驻守义仓的州兵们一番,并许诺出去一堆好处之后,这才带着祝修远往董府的方向赶。
此时,天色已经大黑。
因瓢泼大雨连绵不休的缘故,百姓们都歇息得比较早。
以至于大街上灯火零落。
祝修远和董诚的马车上,都点上了一盏马灯用于照明,如此才能看清路面。
一路摇摇晃晃,不多久,他们的马车停在董府大门前。
两人下车,却见董府大门灯火通明,大门洞开,五六个小厮守在大门口,搓着两个胳膊不时张望。
显然是在等待董诚和祝修远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