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你说吧,我们具体该咋做?”
李文波回过神来,开始教王向阳和刘成栋怎么用这种大铁锅,事实上他们俩在家也会用,不过毕竟情况不同,他们在国营饭店学的,可没有这种铁锅的用法。
但是李文波猜测,其实李大厨应该是知道的,他绝对清楚该怎么用,只不过之前从来都没说过而已。
“这样的锅,颠勺当然是不可能的了,我希望你们可以尝试一下利用这个火候,分成不同的阶段来做菜,这样看来,不就方便多了吗?”
“这个火候的控制,有啥讲究吗?”
“当然有了,你想想,刚下锅的时候,锅刚热起来,就适合慢炖,当然了,平常热菜也能用到这口锅,所以大部分时间,这锅是多用途的,多用途说明什么?”
刘成栋闻言笑着说道:“多用途的,那不就是管用吗,好用才能多用啊!”
“没错,所以思路要打开,要去适应这个厨具……”
……
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手把手教学,王向阳和刘成栋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大锅的用法,这样的锅用起来是真的舒服,一次性可以炒不少菜。
看着两个人逐渐已经掌握了用法之后,李文波这边也不多说了,直接起锅烧油,开始忙碌了起来。
厨房里面的气氛十分热闹,外面自然也是一样。
要走的知青,十一个人,这是经过了思想斗争之后的结果,留下来的合共是十个人,到底还是有些人动摇过,不过张春山自然不会计较这些。
大家都是革命战友,都是袍泽,那是一口铁锅里面吃饭的交情。
张春山站在大队部的门口,沉声说道:
“今天晚上,很遗憾我们的大队长没到场,不过他写了一封信,交代我,让我念出来,大家都安静一下!”
众人纷纷沉默了下来,要说最舍不得的是谁,自然就是大队长李福了。
大队长这么多年,总是在说自己不中用,但遇到事儿,总是喜欢挑在自己身上,用他的原话说,“你们都还是一群孩子,有些事儿,不能头脑一热就冲上去,得多想想!”
起初来到这个屯子的时候,不管是知青还是本地的青年,都是各自不服气的,大队长夹在中间,真的是很难开展工作,坦白说就是两边不是人。
不过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理解这个中年人的不容易,他的家距离这儿其实不远,但是愣是过年一次都没回去过。
腿上有老、毛病了,但是他也是一句话都没说过,从来没见到他请过假,一年到头最累的还是他,分的钱不多,妻儿还经常写信抱怨,大多数时候,这个中年人都是苦涩一笑,然后又陷入了忙碌之中。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物,成为了链接知青和本地青壮们的牵引绳。
杨树平这会儿也在现场,他本人对屯子里也有许多贡献,也是个大家爱戴的好村长,现在他坐在人群里,也在等着张春山,读李福这封信。
李福和他关系也不错,两人算是多年的好友了,这次在医院,其实也能好好休息一阵子,不算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