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见过熊槐之后便南下邗城与景翠汇合去了,他要监督昭应在四郡的征兵,与景翠制定攻越策略。
有这么一群可以信赖的文臣武将,不用事事亲为,熊槐感觉轻松了很多,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楚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他也打算回郢都了,相比伐越,熊槐更关心北线即将发生的战争。
田忌带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消息:义渠战败,归附秦国,义渠的领地都成了秦国的县。
与此同时,魏国国内也开始了征兵。
现在是四月下旬,在熊槐他们的预料中,最迟六月下旬,秦魏联军就会南下。
义渠没有对秦国造成太大的麻烦,若不是天寒地冻,年前秦军就能平定。
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得尽快回去。
五月初三,熊槐回到了郢都。
风无尘回了墨家总院,召集墨家工匠,准备研究铁器冶炼技术的改进,云无心带着一百名太一营精锐斥候去了汝水,孙膑也已经去了汝水大营,屈匄去了宛城整训兵马,景华每日里筹备军粮忙地脚不沾地,昭阳更是日理万机。
只不过熊槐回来后没休息两天,昭阳便前来汇报工作,熊槐暗自思忖昭阳怕是想将手中的事务甩还给自己。
熊槐派人给宛城尹王珏,着他调查楚国的铁矿现状以及宛城的冶铁情况。他要先弄清楚楚国冶铁的现状,才能制定后续计划。
在他的想法中,楚国变法有两条路,一是体制改革,也就是解决“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问题,集权于中央;而是在经济层面达成民富国强的目标。
第一条路,集权。
有着两千多年的经验的熊槐本身对这种东西并不喜欢,它是华夏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它也给华夏万民戴上了一把无形的枷锁,两千多年来不曾打开过,也不知道要戴到什么时候。所以这一世,身为这个时代最有权利的少数人之一,他希望有所改变,他希望华夏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最初的取秦而代之、建立统一霸业的那种心思慢慢发生了转变。熊槐很欣慰自己能领悟到这一点,虽然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或许偏颇,或许难以实现。
但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又必须先集权,倾全国之力将历史的车轮拉到另外一条路上,因为他知道他的后世子孙不可能有他的觉悟和“先知”,他害怕在他身后,楚国再一次回到历史原本的轨迹上,秦国再一次主导历史进程。
那时候,秦国仍然是那个法家主导的有法无情之国。商鞅的那一套东西,如果没有外部战争,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必然会爆发,即便不是二世而亡,也延续不了多久,历史又会回到老路上。
所以,他要阻止秦国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