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轩放黜鹤冲天

第172章 千古际遇

第172章 千古际遇

赵祯皇帝亲临观文殿,阅视律准,对礼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亲自书写并交付太常寺。他问主管乐器修正的李照,乐音过高的问题出在哪里,命他详叙缘由。

只是修订礼乐非一般人所能承当,必须是精通音律的专门人才。更别小看了修订礼乐的智慧和才干,主管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高深、全面的音乐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乐器的种类、排列组合、乐队的规模、乐曲的长短、高低、特别是乐曲的名称,哪种场合需要哪种乐曲,这些都要随着政权的更替而变化。

他还下诏书征求懂音乐的人,范仲淹推荐了布衣胡瑗。

探索的结果却令赵祯皇帝很不满意,朝廷上的所谓精通音律的官吏、乐师,在他看来都不是真地精通,总也达不到他的标准。去哪里寻找更高标准的礼乐人才呢?

在高墙围裹、宫门紧闭的皇宫内,年轻的皇帝总是沉默寡言、忧心忡忡。在民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正处在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大好年华,正在享受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而这个身处高墙之内的皇帝却显得是那样地少年老成、不苟言笑,难得有人见到他开怀大笑放纵心情的时候。

也难怪,年轻的皇帝虽有母后共同执政,但毕竟他才是宋室皇位的继承人,他不得不为他的天下苍生,为他的政权、权力乃至史书的评价尽心竭力。

他站在凉爽的福宁殿院内,耳边传来阵阵民间酒楼悠扬的乐声,以往这个时候他已经入睡,而今天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天已经这样晚了,民间的夜晚竟还是这样热闹?仰望着黑沉沉的夜空,欣赏那时断时续的音乐声,声音是那样的优雅、轻松、活泼,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较之宫内那黄钟大吕别是一番韵味。

宫人见皇上听得入神,凑上前去道:“这是民间酒楼在唱曲,官家您听,外面世间该是多么快活啊,不像咱这宫内冷冷落落的。”

“官家”是皇宫内对皇帝的称呼,宫内上至后妃下到宦官宫女,皆呼皇帝为官家,这个皇帝专有的称谓,既亲切随和又不失皇帝尊严。为什么这么叫?下面这个小故事对官家的含义做出了解释。

真宗朝时有个侍读叫李仲容,此人极能饮酒,酒喝得越酣畅,越是才华横溢。他的豪饮之名连皇宫内都传开了,宫禁中的人都叫他“李万回”。有一次宫宴,真宗皇帝故意要将他灌醉,又是劝又是强迫的,李仲容真地有些醉了。

他的神智还很清醒,趁着还未失态,站起身推辞道:“请官家把酒撤下去吧。”

真宗见他起身时身子有些摇晃,要考验考验他是否真地醉了,抓住李仲容的话,骤然将他一军,说道:“你、你称呼朕什么?官家?皇帝是天子,统辖百官,天子与官怎能联在一起,你有什么道理称天子为官家?”

李仲容虽说酒喝得多了点儿,但思维仍然敏捷,立刻回答道:“陛下听禀,臣记得蒋济的《万机论》中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天子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真宗听了这个解释很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本书融合科举+感情+朝堂+官斗+战争等各种元素)赵琳,本是华夏最为年轻的古文学教授。穿越后,成为了大周一个享有“文曲星”“神童”人设的少年童生。却被提学大宗师,断定为“为人轻浮,终生无成”。面对人设的即将崩塌,他凭借着两世的超凡智商、才华,一举拿下院试案首。乡试中,更是一举夺魁,成为解元,夺得“中原第一才子”的名号。他鸿运滔天,救下的乞丐是书画诗词四绝的江南第一才子。大周魏王、未来的储君、皇帝,
林桐
站奴
站奴
难不成是因为前世随意断更,竟遭老天恶意穿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角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更可气的是现在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奴隶。前身跟随着同样的三蕃俘虏来到了这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东北,被发配作了一名可怜的站奴。此时他发现驿站内只有一人看守……于是他决定反抗!“毋宁死,不为奴!”(本书别名:我在东北建八旗)
晓晓松松
大明小相爷
大明小相爷
江湖,庙堂,人心叵测;我苏景将以武证道,玩转大明风云,任由那宁王鬼卫、血士,从中作梗,我都将以一己之力将其斩尽。世人当我是京城第一纨绔,可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廷之中,我置身为棋、甘心做臣,用自己的手段,挽这大明之乱,成为这大明第一相爷!
锁星光
飘飞的残叶
飘飞的残叶
明末,川西战乱,幸存百姓集体迁徙。他们几经波折,流落深山,像残叶一样,有的落地生根,有的枯萎凋零,有的朽烂成渣……《飘飞的残叶》主要是收录川西方言,并以川西方言形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进行具体描写,传播正能量: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
右岸禾风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为大汉朝廷,请义父赴死!”刀光起,人头落。吕布重生,却再一次斩杀丁原,做出与重生前相同的选择。但他绝不重蹈覆辙。这一世,他要五湖四海遍插“吕”字大旗!
羊高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