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秦始皇,拐走你女儿怎么了

第134章 韩信,你叫什么名字

第134章 韩信,你叫什么名字?

“陛下,臣反对!”

可是,就在他举起大印的时候,王绡却是再次走了过来。

“王卿,你有什么意见?”

嬴政眉头一挑,目光落在王绡身上。

“回皇上,老臣并不赞成免除文试,主要有两个理由,其一,文试是读书人感谢先生教诲的一种形式,有了文试,读书人便会更用功读书,先生便会更用心的教诲。”

“第二,陛下要在大秦境内开设私塾,又要无偿赠送书册和教习生活用品,这花费也是极大,如果只是我们大秦出钱,那就太吃力了。”

“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束修对一些穷困潦倒的人而言,或许是一种负担,但是对学生和师长而言,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仪。”

...

嬴政闻言,若有所思。

“王卿所言极是,我会重新考虑你的修炼之事,但是我准备免费给你看书。“

“遵命。”

王坛抱了抱拳,不敢多言,退了回去。

“其他人呢?”

“遵命。”

听到赵甫的话,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宣读第二条命令。

“蒙卿,特下诏书,自今日开始,建造造纸、印刷两个工坊,招集天下文士,派遣人手,到大秦各郡,为私塾教习,教习期间,衣食,皆有大秦官府供给,同时,每月有薪俸!”

“陛下,如果他们不同意怎么办?”

蒙毅脸上带着一丝冷意,开口说道,因为诸子百家中,以权势为依附的人很多,对大秦也很不待见,有些更是与大秦为敌。

现在,他想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他的教育,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站在他的对立面。

“若有不愿者,全部记录在案,其后人,不可入仕途,其家中有当官者,皆削其官职,贬为平民。”

“众大臣,传旨!”

嬴政挥了挥手,示意朝堂上的会议告一段落。

蒙毅行事更是雷厉风行,朝会一完,就在咸阳城的城头上张贴了一张巨大的布告。

“那是什么,陛下怎么说?”

“不清楚,我不识字,你让人给我看看吧!”

“少爷,不会写字吧?能不能给我看一看?”

一众不识文字的黔首聚在一处,见旁边站着一位白袍书生,便纷纷上前,让对方念一遍。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怎么回事?难道陛下还要再收一次税?“

旁边的农夫听到这句话,神色一动,满脸的愁容。

但那书生却没有理会他们,直接拂袖而去。

“哎,大秦连年征战,这才刚刚稳定下来,可是陛下却要收税,我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储备了。”

“老家伙,你在说什么,陛下何等睿智,何曾说过收税?“

此时,另一名身穿青衣的文士,也正好从旁边经过,正好听见了老农的喃喃自语,便开口反驳起来。

“难道这布告上没有说收税?这是怎么回事?我看到有位少爷在看到这本书后,还在大叫,说陛下是个暴君。”

“哼,一群只知道一己之私的小人而已,我给你讲讲,上面说的是陛下要在大秦开设一所私人学堂,而且大秦将会免费派发各类书籍,让所有读书人都可以进入其中,也就是让你和你的子女,都可以进入其中接受教育。”

“什么?“兰登又问了一遍。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我们还能读会写?不是吧?陛下怎么会这么做?”

之前询问的老农,此刻已经是热泪盈眶,一脸的激动。

天下百姓,哪一个不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份好的文采,好让自己从穷困潦倒中走出来。

只不过,他们的书本太过珍贵,根本买不起,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穷其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武将乱斗+轻松造反+历史人物尽显光辉]泥头车司机业绩+1,刘和穿越到穿越人次最多的三国时代,成为汉室大宗正、幽州刺史刘虞的独子刘和。刘虞忠于汉室,拜幽州刺史假节北方四州,堪称天胡开局,但唯一的独子却一心想要造反……刘备有五虎上将,但刘和丝毫不慌,反手扔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和:董卓匹夫,虽然你有天下第一的吕布当义子,但如果我打出李元霸和李存孝两张王炸,阁下当如何应对?不要问我有多强。别问,问就是
咕噜噜的扇叶子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