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 渡淮

第252章 渡淮

徐州,萧县。

萧县(安徽宿州)这时属江苏徐州府,与之同属徐州的还有后世盛产梨子的砀山县。

就在明军大举西征湖北,并且势如破竹的时候,身在徐州的张文焕终于也动了。

三万西北边军、八千盛京索伦兵以及两千余张文焕直系漕军,总计四万大军,全部出动。

为了节省运粮民夫,同时加快行军速度和构筑后勤粮道。

张文焕直接走水路行军,自徐州出发,途经萧县过徐溪口,至宿州休整并建立粮站,随即又改道浍河进抵固镇。

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还有粮草调运,自然不可能瞒得过淮南的明军。

“……”

杨恭看着手中军报,不由脸色古怪。

说真的,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清军应该不太可能会主动进攻淮南,反而更有可能攻打淮安。

甚至于杨恭都已经准备好,随时支援淮安战事。

嗯,渡河攻打清军,围魏救赵。

这是杨恭原来的想法!

不过很快,计划赶不上变化。杨恭没料到对面的统兵清将居然有如此魄力,真敢带兵过来攻打自己。

杨恭随即开始分兵,只余一镇继续留驻寿州,以防不测。

其余部队,则全部驰援凤阳。

张文焕的想法杨恭闭着眼睛都能猜的出来,这是准备逼着自己聚兵打决战了。

清军走固镇,很明显是要由皇渡渡淮,攻打凤阳。

千里淮河,有无数渡口,但仅有一个渡口被当地人称作“皇渡”,那就是十里程渡口。

当年老朱便是出生在十里程渡口对岸的一处村庄,在称帝建立大明以后,凤阳被建为中都。这十里程渡口同样被老朱高度赞誉,并口头册封为“皇家渡口”。

除此以外,神州陆沉、永嘉南渡,有大半流民便是从皇渡南逃。昔年楚霸王项羽兵溃垓(gai)下,也是从固镇突围,南走皇渡。

国姓爷北伐,亦是走皇渡横扫淮北,吓得北京城里的顺治皇帝如坐针毡。

皇渡除了战略地位重要,商业地位同样重要。

明军未至淮水与满清隔淮对峙时,这里每日都是来往行船络绎不绝。

清军未在固镇停留太长时间,在征调大批民夫运输粮草辎重,并构建后勤粮道。

一切准备就绪,张文焕这位满清老将终于从固镇挪窝,移师南下。

两日后,清军前锋兵至皇渡。

对岸的明军得到消息,同样也做好了准备,第一军主力两万大军全部驻扎于皇渡对岸各处滩涂,还有一镇则移师濠河(淮河支流),以防清军绕后突袭。

六月十五。

好日子。

张文焕是五月抵达的皇渡渡口,然后连搜集带临时砍树赶制渡船,又花了他不少时间。

到现在,总算是勉强凑齐能够一次性登陆数千清军的渡船了。

张文焕作为沙场老将,自然深谙骄兵必败的道理,他可不会仗着自己手里都是西北精兵还有盛京索伦兵,就急匆匆的渡河开战。

既然要打,那就一次性发动猛攻,好打河对岸的反贼一个措手不及。

当天白天,皇渡渡口还是没有丝毫动静。明军早从月前警戒,一有风吹草动就往淮河对岸疯狂开炮,至现在,也就时不时开两炮,注意下清军动向。

清军老是不渡河,都快让明军习惯如此隔淮对峙了。

是夜,以往一向十分安静的皇渡渡口,忽然出现了大量清军士兵。

曹第亲临阵前,只打着一个火把,精神抖擞的按着腰间刀柄,大喊道:“快,快!都动作麻利着点儿,这可是本镇好不容易从张大帅那里争取来的机会,可别叫张大帅还有其他同僚把咱们给看扁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
明末豪门
明末豪门
明朝末年,时局昏暗,民不聊生,老朱家靠不住,闯王这个清朝快递员更加不靠谱,而投靠清廷的汉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小木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