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一厢情愿,C罗当年转会曼联愿意一场友谊赛,有突发性,而弗格森频繁现身里斯本的目的就是招募纳尼,甚至将他定位在“吉格斯接班人”。
在比之前,门德斯确认过:“弗格森会用培养C罗的方式培养你。”更幸运的是,纳尼和同年加盟的安德森都寄宿在C罗家里,一起游泳,一起健身,除了相同的语言,以C罗为偶像是两个后辈最大的幸福时光。
纳尼能在30场比赛中交出12球和8次助攻一点不让弗格森意外,不过从他凹凸有致的腹肌来看,C罗确实刺激了纳尼的追梦赤子心。
纳尼在曼联效力了7年之久,并没有成为C罗式人物。
“他缺少持续性。”这是弗格森的解释。
他的前10粒进球为曼联带来了10场胜利,但在第一个赛季的惊艳后,纳尼的发展就陷入了停顿。每个窗口来临,他就像标签了一样,一次次推进转会市场,在老大哥C罗捧起金球奖的故事里,羡慕过的纳尼看不到自己追逐梦想的影子了,或者说,他再也追不上理想化的自己。
“我不想成为C罗,我只是我自己”,如今看来,在【做自己】这件事上,纳尼辜负了群众雪亮的眼睛,至少在与C罗在曼联通力合作的139场比赛,C罗打进了84球,纳尼只有12球,这已经是看得见的差距,哪怕C罗转会皇马后给他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复苏期,纳尼也只是用2010—11赛季队内最佳球员的奖项自我觉醒。
显然,这是进步,但幅度有限,在莫耶斯和范加尔继任后格外明显,德佩、迪马利亚、马塔、扬和贾努扎伊都在划分他的出场时间。
范加尔执教期间,纳尼是出场时间最少的球员,甚至被发配到母队里斯本竞技,一座葡萄牙杯冠军并没有能让范加尔为之心动。
这也就解释了纳尼的:“范加尔对我就像对待小孩。”,于是230次出场,40球和73次助攻,以及4座英超冠军、1座欧冠冠军、4座社区盾冠军、1座联赛杯冠军和1座世俱杯冠军是维持他和曼联关系最好的纽带。
然而,这位C罗的接班人,甚至没能达到C罗一半的高度。
而阿森纳,则以1000万镑从切尔西引进了捷克的传奇门将,切赫。
切赫出生的时候,捷克与斯洛伐克尚未分家。在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尤其是捷克的家乡城市比尔森,冰球的受欢迎程度其实是要高于足球的。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孩提时代的切赫自然也会对冰球情有独钟,而不是日后让他扬名立万的足球。
但是,相比起足球,冰球之所以没有那么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冰球的配套器械价格太过昂贵的缘故,普通人家很难承担。这直接导致了,孩提时代的切赫因为冰球器械太贵而放弃了这项运动,转而选择了足球。
与绝大多数孩子的选择一样,切赫起初也是一名攻城拔寨的前锋。但是在一次客串门将的时候,切赫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于是干脆就把位置彻底固定为了门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米96的身高,恐怖的反应速度,扎实的门线技术,切赫就是这样一位几乎把所有优点集于一身的门将,若是不能够取得成功,那反而才是咄咄怪事了。出道不久,他就成为了当地球队比尔森胜利(当时名叫比尔森斯柯达)的主力门将,吸引了不少欧洲俱乐部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