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尤其是在80年代,内有改开的高速推进,外有全球电子科技产业的全面爆发的背景下。
英豪自身的实力,经过了这两年多的发展,也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从资金实力上说,83年的时候,英豪的几大核心业务其实都还在起步期,虽然都已经开始赚钱,但赚钱的能力还差的很多。
那时候,雅达利刚刚倒下,英豪的游戏业务还正在拼命的在争取上位;PC产品刚刚推出一年多,其实是在跟随着整个PC产业刚刚开始导入市场;至于英豪的通讯产品,同样是刚刚进入市场不久,还处于试验推广阶段。
当时为了去收购RCA的半导体和电视部门,陈兵还要去找汇丰、渣打、花旗借贷,但现在英豪的这三大现金业务都已经彻底的稳定了,即使每年在大笔的花钱进行各种研发和投入,账上仍然趴着大量的现金,根本就用不完。
从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能力和产业地位上说,83年的时候,英豪还只是接收了RCA的落后技术,距离主流的半导体制程,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但84年,英豪成功收购了INTEL的DRAM业务,终于一步跨入了全球半导体顶级玩家的行列,在制程上,已经完全跟上了主流,并已经在多个方面开始了前沿半导体技术的研发。
随着那个李家坡工厂的投产,英豪其实已经在DRAM领域,有了与霓虹厂商进行叫板的能力,只是英豪的DRAM产品,许多都是内部使用了,在全球市场上,在有意保持低调罢了。
英豪的半导体业务体量,更是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壮大了几十倍。
83年的时候,英豪只有特区一家半导体工厂在运营,在沪海投资的还仅仅是英豪的第二家半导体工厂。
再看看现在,英豪不仅在内地已经有了两家正常运转的半导体工厂,还在江夏建立第三个工厂,而更夸张的其实是在海外。
英豪不仅收购了INTEL的七座工厂,还在李家坡又新建了两个工厂,这还不包括PBH从RCA继承来的几个小型工厂。
简单算一算,英豪在全球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半导体工厂,甚至在欧洲对飞利浦、西门子的半导体工厂还有投资,这种扩张的速度,不算不知道,一算绝对能够让人吓一跳。
英豪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样是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
收购了INTEL的DRAM业务之后,实力大增的英豪,就开始了大范围的人才收拢,几乎将历史上有些名气的半导体华人,招纳了过半,也使得英豪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研发能力,真正的有了深厚的底蕴。
而在公司的IC产品线上,陈兵这几年也成功提前布局了几个潜力极为巨大的产品,无论是闪存、FPGA、还是ARM的精简指令集CPU,今后随着市场的逐渐拓展,都能够给英豪的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几个产品之外,陈兵那个用自己名义与内地合资的华科光电,还在研究LED、光伏、S影像传感器,这些其实都是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结合的领域,同样会是将来力量极其强劲的动力源。
随着陈兵这两年在内地的不断投入和布局,英豪在内地半导体行业内的影响力来看,变化更是非常的明显。
两年多前,赵平北上首都的时候,英豪在半导体领域的触角,是刚刚开始向内地进行延伸,而且英豪自身的实力也不算多雄厚。
内地的很多半导体从业者,那时对英豪还充斥着不少的质疑情绪,这也是为何赵平在首都搞的那场产业合作洽谈会,虎头蛇尾、尴尬收场的原因。
而且,那个时候,内地对外资的政策也还比较保守,加上许多人对私人资本还有很多的思想抵触,都使得英豪刚刚进入内地的时候,需要面对诸多的问题。
但时至今日,内地已经在很明确的在积极吸引外资了,甚至各地已经开始对外资给予了超国民的优惠待遇,而对于私人资本的抵触,也只剩下了茶余饭后的牢骚,不能再拿到台面上公开宣讲了。
英豪更是凭借着四处撒币的钞能力,成功的在内地的半导体行业内,建立起了足够的威望和影响力,现在几乎所有内地半导体产业,只要是需要走市场之路的,没有一个不想和英豪建立合作关系。
可以说,经过两年时间的过渡,英豪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正真掌握了对内地半导体产业的主导权。
英豪主导的领域,是民品产业领域,使用的是市场化的手段,而在英豪掌控的体系之外,还有内地的另一个敏感系统,在独立的运行。
甚至,即使已经有英豪主导的半导体产业体系,内地还是会去搞一些半导体的重点建设项目,但其实这些项目最多是帮助内地保持一些产业话语权罢了,根本没实力,也不会要来抢夺英豪的产业链主导权。
过去两三年,陈兵在内地半导体上游的布局,一直是以和内地的机构进行合作为主,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英豪已经有实力,表现的更加强势一些了。
而这次阿麦公司光刻机产品的正式推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英豪之前在内地的各种布局,也可以借着这个契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为此,陈兵专门打了一个电话到灯塔,将坐镇灯塔的赵平请回了香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赵平这几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灯塔,他前半生的职业生涯,也算是比较顺利的,只不过一直是在给灯塔人打工,在中年的时候,就碰触到了透明的天花板,才回到了香江,已经有了些养老的心态。
只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几年前他加入了陈兵创立的英豪,会使他的职业生涯,重新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作为英豪集团的重要股东,他一直在顶着英豪集团董事长的虚衔,而在灯塔PBH集团,他更是真正的执掌了这个不小的电子集团。
几年下来,他早已经对陈兵的布局能力,真正的心悦诚服了,根本不会有自己是陈兵老师的那种高高在上心态,而是一直在用心的帮助陈兵,支撑着英豪的高速发展。
这次陈兵找他回来商量调整内地半导体上游产业布局的事情,他也是同样的非常积极,回到香江只是略微调整了一下时差,恢复了一下精力,就来到了陈兵的办公室。
“阿兵,这次你找我回来,说是要调整在内地的布局,看来你是又准备搞大动作了?”一进陈兵的办公室,赵平就主动询问了起来。
“教授,辛苦您了,让您这么远还要专程飞回来。”陈兵先是赶紧客气了一句,对于赵平他还是很尊敬的,赵平可不仅仅是他的老师,而且在陈兵创业的过程中,赵平给予的很多支持,都是十分关键的。
“这有什么辛苦的,客气话就不要多说了,我们还是说正事。”英豪这两年在半导体领域的突飞猛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也很期待陈兵下一步又要做什么样的布局和调整。
“教授,这次我要调整的,主要是半导体上游设备和材料方面的布局,这里就涉及到了与PBH之间的业务划分,所以需要与您进行深入的沟通。”
“嗯,这个不是什么问题,PBH本来就是英豪的全资子公司,而我也是英豪的股东,进行一些业务权限的调整,只要有利于我们英豪的整体业务布局,你就不需要有什么多余的顾忌。”
赵平很明白,陈兵这么说,其实是对他的尊重。
从陈兵的话里,赵平大概已经猜出,这次陈兵应该是要将PBH的某些业务划出去了,所以才要与他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达成共识,以免在心里留下什么疙瘩。
大公司内部进行产业架构调整,从来不是什么小事。因为这种业务架构调整的同时,也必然要调整业务的管理架构。说的更明白一点,就会影响到相关管理团队经理人的权限、地位、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在搞架构调整的时候,会遇到很大内部阻力的原因,这个过程,避免不了内部的权力、利益的再分配。
不过在赵平看来,这些都是小问题。
他虽然实际执掌的只是PBH的经营权,但他同时可是英豪的股东之一,他的利益核心,从来不是在PBH拿到的那些薪水,而是在英豪公司的股权。
赵平对自己的定位其实很清晰,就是英豪的股东,至于在英豪内部担任的各种职务,不过是在帮陈兵分担管理工作而已。
因此,只要陈兵提出的方案,对英豪集团有利,对于他赵平自己来说,就是同样能够得利的。
至于PBH内部的管理团队,会不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也并不担心。以他现在对于PBH公司的掌控,完全可以克服得了这些内部的团队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