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此时已经是一个横跨多个电子相关领域,年收入大几十亿美元的全球科技巨头了,而阿麦光刻机项目,只是一个投资额几千万美元的小项目。
以英豪的规模,陈兵的身份,他来到欧洲,其实是业界极受关注的一件事情。
陈兵虽然亲自出面主导了阿麦项目的战略调整,但其实外界没人相信,陈兵来到欧洲只是为了这一个小项目。
在外界看来,陈兵这次在荷兰停驻这么久,重点其实是在于英豪与飞利浦正在就另一个重要的电子科技产品进行谈判。
这个产品就是SRAM。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dom-Access Memory,S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一种。所谓的“静态”,是指这种存储器只要保持通电,里面储存的数据就可以恒常保持。
相对之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里面所储存的数据就需要周期性地更新。
SRAM和DRAM,都是计算机重要的部件之一,只不过在计算机中,这两个产品的应用领域却极为不同,SRAM主要被用来作为缓存,而DRAM则主要是用来做内存条。
英豪与飞利浦就SRAM产品的谈判,之所以饱受关注,是因为这次谈判不仅有着极为复杂深厚的背景,而且极可能是英豪接下来在欧洲,一系列新布局的开端。
后世,提到电子科技产业,经常会提到一定是灯塔,之后就是霓虹、内地、宇宙半岛、对岸等亚洲地区,而欧洲是极容易被忽略的。
毫无疑问,欧洲在电子科技产业上的发展,全面落后了。
后世的互联网巨头中,灯塔与内地企业占据了大多数,欧洲几乎没有企业上榜。
而在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讯领域,在功能机时代,欧洲一度有诺基亚、爱立信这样的领导厂商,但当手机进入智能机时代之后,欧洲的这些厂商再次滑落了深渊。
而计算机领域,至始至终,似乎也没有什么知名的欧洲品牌出现。
更上游的半导体领域,欧洲有所谓的三巨头,意法半导体(ST)、恩智浦、英飞凌,在业界还是有些地位的,只不过这三家,其实一直是处于全球半导体的第二集团,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全球龙头。
历史上欧洲半导体领域,最知名的企业反而是阿斯麦与ARM,一个是半导体设备厂商,一个是IC设计的上游。
只有在家电领域,欧洲一直似乎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其实到了陈兵重生之时,欧洲的家电产业也只剩下西门子在独自支撑门面。
至于另一家曾经的巨头飞利浦,也已经是在靠各种品牌授权来维持了,而这种品牌授权的策略,其实一直在消耗这家百年企业,最为核心的品牌商业信誉。
现代电子产业,是建立在半导体产业基础上的。从60年代开始,现代电子业从灯塔开始发端,灯塔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引领者。
而亚洲的几个主要经济体,虽然落后于灯塔,却一直在努力进行追赶,在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也一直在不断的上升。
只有欧洲,一直是用蹒跚、缓慢的脚步,在后面亦步亦趋,结果就是在产业竞争的格局中,在被不断的边缘化。
欧洲电子产业整体发展是有些缓慢的,这背后有极为复杂的历史、经济、甚至地缘政治原因,但这并不代表,欧洲没有做过要大力发展电子产业的尝试。
事实上,在80年代初,欧洲就已经发觉了在科技领域,欧洲已经开始落后了,那个时候,欧洲还处于欧共体时代。
于是,欧共体的几个成员国,开始坐在一起,商议推动欧洲科技领域的追赶议程,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尤里卡计划。”
“尤里卡计划”是一个振兴欧洲科技的开放性计划,是由高卢率先提出的,并很快得到了诸多欧共体成员国的响应。1985年的4月,这个计划在日耳曼的汉诺威被正式的发起。
“尤里卡计划”并不是一个有明确内容的技术研发计划,而是一系列开放性科技扶持计划的总称,他的核心特点,就是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支持欧洲民用科技的全面发展。
而承担尤里卡计划的主体,则是欧洲诸多的科技企业。
“尤里卡计划”包含的内容很广,从计算机、通讯、再到上游的半导体,都属于“尤里卡计划”的扶持范围。
而陈兵这次来欧洲,就是意图要全面参与到这个“尤里卡计划”中来。
英豪已经是全球的电子科技龙头,在计算机、通讯、半导体领域,都掌握了颇为领先的技术。
“尤里卡计划”是将灯塔、霓虹作为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的,英豪是一家香江公司,从这个层面来说,与欧洲的科技企业,其实是有着先天的联盟基础的。
陈兵对于欧洲电子产业发展缓慢,逐步被边缘化的状态,其实是非常喜欢的,这能够让英豪在与欧洲科技企业的合作中,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在陈兵在荷兰盘桓的这段时间,其实英豪的数个工作小组,已经分赴了欧洲各地,与欧洲的本土科技企业,展开了全面的合作交流洽谈。
而陈兵第一站放在荷兰,也是因为与飞利浦在SRAM上的合作,最可能尽快的达成协议。
飞利浦把精力放在了SRAM上,本身也是“尤里卡计划”下属的一部分。
在“尤里卡计划”计划体系下,有一个分支计划,被称为MEGA,这个名字就是来自Megabit(1Mb的内存)。
MEGA计划的目标就很具体和清晰了,就是要发展欧洲的半导体存储技术,包含了SRAM和DRAM两个部分。
其中承担SRAM发展任务的,是飞利浦,而承担DRAM发展任务的,则是西门子。
历史上,MEGA计划,应该算是全盘失败了。
飞利浦虽然成功建起了SRAM的生产线,但SRAM的市场发展远不如预期,这个生产线建成不久就陷入了亏损。
这条生产线,也在几年之后,被搬迁到了亚洲的对岸,用来入股台积电,最后居然发展出了全球第一大的IC代工厂。
后来飞利浦更是把旗下的整个半导体部门,全部剥离了出来,进行独立的发展,这就是欧洲半导体三巨头之一的恩智浦。
至于西门子搞DRAM,后来其实引进的是霓虹东芝的技术,在投产后同样经营不如预期。西门子后来也将其半导体部门,进行了整体的剥离,就是同样列明欧洲半导体三巨头之一的,英飞凌。
不过,这个DRAM业务一直经营不善,后来又被英飞凌剥离出来,就是那个欧洲DRAM制造商奇梦达,最终奇梦达在2009年破产倒闭,几年之后,奇梦达的专利和技术则被内地企业收购,转化成了合肥长鑫。
至于欧洲半导体三巨头中另一家,意法半导体ST,其实也与MEGA计划,有密切的关系。
这个时候还没有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是1987年由意大利和高卢的两家公司合并而来。意法半导体半导体的前身,是SGS和Thomson-CSF。
其中SGS其实是意大利计算机公司Olivetti的半导体制造部门独立而来。
Thomson-CSF则是高卢大型电子企业,Thomson(汤姆逊)下属的半导体部门。
在推进MEGA计划时,这两家企业进行了技术联合,以谋求更多的政府扶持和技术互补,并最终进行了合并。
欧洲的三大半导体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欧洲那些大型的电子集团原本设立的半导体部门,分立发展而来。
这与灯塔诸多半导体公司都是创业企业发展起来的路线,是有明显不同的。
尤里卡计划虽然是在今年才正式发起,其实已经酝酿几年了,去年陈兵到访欧洲的时候,就已经与欧洲诸多的电子企业进行了先期的交流和铺垫,而这次陈兵过来就是要展开正式的合作。
MEGA计划主要针对的是半导体存储技术,而英豪的则是收购和继承了INTEL的DRAM业务部门,是拥有完整而领先的半导体存储技术的。
因此,这一次,英豪来与欧洲企业洽谈合作,是以技术输出者的身份前来的,在与几个欧洲厂商的谈判中,占据了更多的主导地位。
而欧洲的几家企业,对于英豪的到来,同样是极为欢迎的。
英豪虽然成立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在欧洲一直在不断的深入布局,而且英豪在诸多合作中,一向名声极好,以能够互利互惠着称。
英豪这些年发展的虽然快,但其实市场发展策略一直是十分温和的,很少与竞争对手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市场竞争,反而更愿意与诸多同业,共同瓜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