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RCA供货的,真是内地的那些电视厂商,这种宣传绝对能起到很大的抹黑作用。
但可惜,他们这次的对手是英豪。
RCA并没有回避这种恶意的宣传报道,而是直接对外公布了,英豪作为供货商的身份。
英豪在灯塔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过去几年,英豪的计算机已经是第二大品牌,而英豪的家庭游戏机,更已经接过了雅达利的班,成为了第一大品牌。
英豪的电子游戏机,每年在灯塔的出货量已经接近了200万台,计算机也已经接近100万台,这可都是直接用英豪的品牌在销售的。
过去几年,英豪的品牌信誉度,早就在灯塔建立起来了,许多消费者,在知道给RCA代工生产电视机的厂商是英豪之后,不仅没有失望,反而对于RCA的产品品质更加的信任。
而英豪与RCA也再次搞起了骚操作,直接将RCA的电视机与英豪的游戏机,进行了组合营销,如果同时购买这两个产品,不仅会有更多的折扣优惠,并且还会有游戏卡带进行赠送。
斯密斯是英豪游戏机忠实用户,在雅达利还没有崩溃之时,就购买了英豪的第一代游戏机,英豪推出第二代游戏机之后,他就一直想要再购买一台。
斯密斯家的电视也是五年前买的,也已经有些老旧了,而斯密斯的太太也早就想换一台新的电视。
斯密斯只是一个蓝领工人,斯密斯太太则没有全职工作,只是会打打零工,两人的收入虽然足够支撑家庭开销,但也说不上多么富裕。
在先更换游戏机还是电视机上,两人一直没有达成协议,但这次英豪与RCA的联合销售,完美解决了两人的争端,干脆一起全换新的。
英豪的游戏机与RCA的电视机,被放在一起进行组合营销,可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灯塔的游戏机家庭渗透率很高,电视机更是家庭必须品,两者其实是很完美的互补品,组合在一起进行营销的效果是非常突出的。
霓虹的电视厂商,找不到太好的反击手段,也知道持续的跟进降价,并不能挽回颓势,只能加大广告投放的力度,以尽力保住原本的市场份额。
这其实已经落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而陈兵的动作,并未就此打住,他很快就在内地市场,发起了第二次进攻,进攻的凌厉程度还在灯塔之上。
陈兵居然从RCA那里获得了品牌授权,开始在内地市场,销售RCA的电视机,而且市场定价,直接比霓虹的产品低20%。
这是彻底改变了历史,原本的历史上,RCA是几乎没在内地大规模销售过的。
相比灯塔,内地才是陈兵的主场。
英豪的电视机,要在灯塔销售,需要长途的贩运,到了灯塔还要给RCA留下利润空间,这都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但在内地,英豪不需要再长途运输,也不需要给别人加一层销售利润,竞争优势比在灯塔更强,攻势自然比在灯塔市场上更为凌厉。
这次,陈兵是下定决心,要给霓虹人一个深刻的教训,也要直接改变原本内地的历史。
原本的历史中,霓虹的电视机,一度曾经占据了内地很大一部分的高端市场,直到90年代初,内地的电视机厂商崛起,才通过价格战,逐渐的抢回了市场份额。
但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霓虹的电视机,被视为高端产品的代表,而国产的电视机则被视为低端产品。
自从开始改开之后,内地的电视机市场就开始了快速的爆发,内地消费者,对于电视的需求之强烈,是超乎想象的。
而伴随着这种需求爆发的,则是内地电视机产能的持续提升,其实到了现在,进入1984年,内地的电视机供应不足局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了。
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此时内地城市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很多大城市或沿海城市,电视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70%。电视机普及率低的地区,主要是在贫困的农村。
没有这么高的电视普及率,内地是不可能每年搞春晚的。春晚如果只能给少数高收入的家庭看到,那可是会被很多普通家庭病诟的事情,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
只不过,这个时候,大部分家庭能够购买的起的还是黑白电视机。
内地城市电视机的普及,是从1977左右开始的,一台黑白电视的价格大概在400-500左右,而此时普通工人的收入,还在30元左右,两个人大概要一年左右的省吃简用才能买的起一台黑白电视。
黑白电视的生产难度,比彩色电视低很多,因此黑白电视机国产化的速度也比较快,短短几年间,内地出现了数百个电视的品牌,甚至很多县城都有自己的电视机生产厂。
到了1984年,内地城市的黑白电视机普及率提高了之后,其实城市居民对电视的需求,已经开始逐步升级了,在向彩色电视机的替代升级需求转化。
不过,彩电的国产化进程,比黑白电视就要缓慢了很多,事实上,内地在1977年开始引进彩管生产线,但到了82年才真正实现彩管的国产化。
原本在这个时点,彩电在内地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家都能高价销售彩电产品,英豪是没有必要发动什么价格战的。
历史上,内地的电视厂商虽然喜欢卷,也没有卷的这么早。
内地的电视机产能爆发的很快,1985年就达到1600万台,超越了灯塔,1987年就接近2000万台,超越了霓虹。
但内地的电视机厂商发动价格战,开始抢夺霓虹品牌的市场,却是还要在产能超越了霓虹两年之后。
RCA的电视机品牌,是通过进口渠道审批,进入到了内地大城市的销售体系的,事先并没有任何的消息披露出来,而是毫无生息的就开始上架了。
霓虹厂商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彻底懵逼的,完全没有看懂英豪要干什么。
这个时候,彩电的供应还非常的紧张,是要凭票购买的,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你打什么价格战?你降价有什么用,要知道那些电视的购买票,本身就在市场上价格不菲的。
历史上,八十年代中期,彩色电视可是内地倒买倒卖,加价销售的主要产品之一,民间很多所谓的“对缝”,都是在以彩色电视为标的。
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故事,据传说,某位良心企业家,在1984年开始创业,曾经几次被骗,其中一次就是被倒腾电视的名义骗了。
霓虹厂商,根本没看懂陈兵要干什么,但很快,新的消息传来,让他们更加的懵逼。
RCA品牌的电视机,居然不需要票,而是敞开供应。这她妈又是什么骚操作?
要知道,霓虹品牌的彩电需要凭票购买,当然不是因为厂商的产能不足,而是因为内地没有那么多的外汇,用来购买霓虹的货源。
哪RCA的货是怎么来的?
很快在内地的内线就传回了准确的消息,RCA的产品接受人民币结算,不需要用外汇。这差点没有让这些霓虹厂商疯掉。
RCA的电视不用票,敞开供应,有钱就能买,比霓虹价格还便宜,而且更加重要的是,RCA是灯塔品牌,灯塔可是比霓虹还要发达的地方。
虽然RCA这个牌子以前内地没太听说过,但一个灯塔品牌的背书,加上电视机发明者的宣传,足以使得内地消费马上接受这个全新的品牌。
陈兵这番骚操作,第一个打击的不是霓虹的厂商,而是内地那些倒卖电视票的群体,以前一张霓虹电视的票证能够卖到200多人民币,现在白给都没人要了。
财路一下就断掉了,甚至很多类似黄牛的人,囤了不少的电视票,直接损失惨重。
不少人都在打听这个事情的背景,但据说这个RCA的来头很大,拿到进口许可,直接走的就是最顶级的审批程序。
放在古代,这就是御赐的资格。那些吃了亏的人,一时弄不清楚状况,只能哑巴吃黄连。
一时之间,内地的电视机市场,出现了极为诡异的一幕,低端的黑白电视、便宜些的国产彩电,都还在凭票供应。
而最昂贵的进口高端彩电,却开始敞开供应了,有钱就能买的到。
霓虹的彩电产品,即使还有不少已经摆到了柜台之上,但却在没有了之前那种,购买人群拼命抢购的场景,而是在几日之间就变得无人问津。
事情的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使得霓虹的几大电视厂商不得不坐到了一起,商讨对策。
如果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恐怕几个月之内,霓虹的电视机就会被彻底赶出内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