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我们遇到了灯塔的半导体产业,被霓虹大举冲击的好时机,才有机会从RCA与INTEL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走到了今天的局面。
但当我们有了几家芯片厂之后,我们又发现半导体设备这一块,几乎都被灯塔和霓虹掌握,对我们会非常不利,因此才有了要推进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想法。”
话说到这里,陈兵算是把英豪的大概发展脉络讲清了,也解释了想要推进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动机,但这同样引起了新的疑问。
大员眉头略微皱起,“小陈,你刚刚讲述的很清楚,英豪从电子游戏、到计算机、到主板、到芯片,现在又想在半导体设备上发力。
这条路径很清晰,就是顺着产业链条,从最下游逐步向上游的延伸,不断在深化。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这样的不断深化是没有边界的,现在你们已经开始要介入半导体设备了,那下一步哪?你们还要继续深化下去吗?
每深入一层,其实已经跨越了一个新的产业,这不仅需要你不断的投入资金,而且会使得你们英豪公司的业务逐渐臃肿起来,管理难度也会不断的提升。
你总不能把所有的技术节点都自己来吧?这可是和专业分工的逻辑,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伯伯,您问的这个问题,是问道了我们英豪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上了,我们英豪这样不断的向上游去拓展去外延,其实是与西方的商业理论不符合的,一定会有您说的这些弊端。
但我们英豪所处的环境,与那些西方的电子科技企业完全不同,只能走这条险峻的路。
好在暂时来讲,英豪创立的时间尚短,内部的生机还比较旺盛,管理的难度能够被暂时掩盖,但我估计到了半导体设备层面,我们也就暂时要力竭了,想继续向上拓展,也会有心无力。”
“你们英豪与那些西方科技企业环境是怎么个不同法,你再深入解释一下。”大员马上抓住了重点。
“按照西方的经济理论,专业的分工可以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但分工其实是有前提的,就是进行了专业分工的各个部分,能够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密切的合作。
分工合作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不能分开单独讲的,否则就会陷入误区。
当今的全球电子产业,其实真正形成了规模的,只有三个地区,灯塔、霓虹和欧洲。
灯塔是整个电子科技的策源地,底蕴最深厚,技术也最领先,灯塔的企业,很容易就与上下游的其他企业达成合作,而且往往在合作中占据了主导权。
霓虹则是在60年代,就确定了电子立国的产业政策,一直在由政府协调霓虹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合作。
欧洲也一直在推进经济一体化,欧洲的各个电子企业之间,其他上游公司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正是有了这种能够很容易进行相互合作的产业基础,西方电子科技企业,才能分工更细,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深化。
但我们英豪没有这个条件,英豪是华人的企业,设立在香江,无论是在灯塔、欧洲、霓虹的市场上,我们都是外来者,是去与当地企业抢夺利润的过江龙,很难真正融入到这种合作之中去的。
这就逼使我们英豪只能不断的拓展业务的边界,以增加我们的防御能力。
坦白的说,我们英豪积极在特区投资设厂,现在有想推动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就是想与内地的电子企业能够实现更深入的合作。靠我们英豪一家,去与西方单打独斗,是很难持久的。”
“你们英豪不是与灯塔INTEL、摩托罗拉合作很密切吗?这难道还不是真正的融入吗?”大员没有急于深入讨论英豪与内地合作,而是要先问清英豪的外部环境情况。
“我们与INTEL、摩托罗拉只能说有很密切的利益关系,但远远谈不上融入灯塔的电子产业链条。
这两家公司之所以愿意与英豪合作,是因为英豪,在积极的围绕他们的CPU打造应用产品,给他们带来大量的利润。
但他们同时也在与IBM、苹果进行合作,我们只是他们比较重要的大客户之一而已。
不瞒您说,别看我们英豪似乎一直在不断的推出新产品,不断的取得一些新成绩,其实在每一个分支市场上,我们都不敢毫无顾忌的发力,我们一直在有意控制与西方企业的竞争烈度。
大部分产业里面,我们只敢去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连行业第一的位置都不敢轻易去抢,更不要说象那些西方企业一样,去形成垄断了。”
“你们的电子游戏似乎做的不错,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吧?”
“是,电子游戏产业我们现在的产业地位比较领先,不过这个产业能够被英豪拿下,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一个原因就是:游戏产业只是终端的消费品,而且行业口碑不是很好,一直受到媒体病诟,不会成为西方政府关注的重点产业。
另一个原因:原本这个行业的龙头是灯塔的雅达利,但雅达利自己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失误,不仅把自己的业务搞跨了,还拖累了整个行业和上游企业,我们英豪才有机会顶替了他的位置。
如果我们英豪能够把这个行业的规模重新推升起来,受益的不止是我们英豪,还有灯塔的上游电子硬件厂商,这才是灯塔能够容忍我们成为游戏产业龙头的原因。
雅达利如果不是自己作死,我们英豪是轻易不敢对他发起产业冲击的。”
大员点点头,夸奖了一句,“小陈,你很成熟啊,知道掌握一个度,以你现在的年纪,能够这么沉稳,确实是难得。”
感谢书友悲伤的山、脉望1976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