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重生:菜鸟姐弟嘎嘎囤货躺赢了

第499章 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第二天早上,南向晚早早地就在幸福小区醒过来了。

她昨天也答应过安德,要把藕粉做出来。

“其实玫瑰星上面的人也挺容易满足的,他们只是想要吃到更好吃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为了吃营养液来果腹。”

南向晚一边准备一边说话。

战斯遇和南浩辰在旁边看着,南向晚也知道南向晚的想法是对的。

“难怪这么多人想要进入幸福小区,就算是玫瑰星的人想要进来,也要通过层层考核,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进来。”

战斯遇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他们这些拥有异能的人可以随随便便的就打败其他人,但是拥有异能也是一个弊端,他们也未必能够改变的了。

当然这件事情与现在所知道的都有一些不一样的决定。

促使到他们现在这么去做,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些人来说,但后续的结果他们无法能够纠结,现在也完全提不起兴趣。

“行了,你们也就别说了。”南浩辰笑着调侃。

当然对南浩辰来说,今天要做藕粉确实是一个大好的消息。

“昨天晚上倩倩睡觉之前还说很期待今天姐姐做的藕粉,如果早餐能够吃到藕粉的话他肚子里面的也会很舒服!”

“真是个小馋虫。”

南浩辰说这一句话的时候,欧阳倩刚好走过来,听到了南浩辰这么说欧阳倩的脸立马就红了起来。

看见两人在旁边打情骂俏,南向晚也是非常的开心,心情大好。

“那今天除了藕粉之外还另外做饺子吧,饺子就用昨天剩下的馅儿,除了韭菜以外,空间那边还有玉米。”

“姐,真的吗?你真的是我的神!!”

南浩辰简直兴奋极了。

他最喜欢吃的就是饺子,而且饺子吃下来他们也非常有果腹感香甜的玉米饺子,还有经典的韭菜饺子是他最喜欢吃的。

南向晚看见南浩辰还像小孩子一样开心,但是在外面还能独当一面,他对自己来到玫瑰星的决定还是非常的开心。

在玫瑰星里面所知道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也是有点关系,并且关于他们所了解到的都出乎意料了。

“行,你们赶紧把食材搬过来,到时候还要等别人过来呢。”

司徒墨今天不会过来,不过还要等龙夜华,而且龙夜华昨天晚上听沈知意说了,今天应该会吃藕粉,也一起来尝一尝。

“就不知道裴军过不过来?”

“裴军要是要过来的话,老将军这边也是要准备一份的,今天的藕粉的量够不够不行,不能让向晚再累着。”

战斯遇喃喃自语,“由我来做吧,这藕粉磨成粉的话,其实要是有机器就行。”

这些辅助类型的小机器,欧倩轩虽然也会做出来,但是这本来就是喧宾夺主的,他要研究的是机甲类型,太阳能类型。

不过战斯遇自己独自研究一下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再想吃的时候,我再把这个机器给弄出来吧,这次就人工手磨不着急,今天还早着呢,一大早他们还没起来。”

“也对。”

战斯遇没再说些什么,只是和南浩辰一起在旁边默默地帮着南向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