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福临

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巡(十九)

“待祭祀完之后,再将塑像迁出。至于迁出以后,塑像摆放在哪,臣倒有一点想法。”

“哦,范师傅已有方略,还请速速道来。”

“陛下可命人将塑像迁至京师文庙,再下一道诏令,除京城文庙,任何地方的孔庙文庙,都不允许设立孔子塑像,只能设立木主牌位。”

“至于逾制问题,早在嘉靖年间,便已下令去其王号。及至大清立国,也从未加封孔子为王。故而依制,任何孔子像,皆不得使用冕毓和衮服。”

范文程的大概意思就是让孔庙的塑像成为特例,除此之外的任何孔子像,都不能逾制。

不过洪承畴有不同意见,或者说他赞同多铎的意见,他认为也应该毁去塑像。“陛下,臣窃以为曲阜孔庙塑像问题,绝不是孤例。既然朝廷要继续推行去像设主,又何必独留曲阜孔庙一处塑像。臣认为待到祭祀完成以后,便可下令各地毁去孔庙内塑像,改以木主代之。”

反正都是毁,何必又留下一个碍眼。还要花钱运至京师,钱烧的慌吗?不过是几个泥胎像,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重修完到现在,也不过一百四十年的时间,毁了也就毁了。

如今所有大臣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就等着福临这位皇帝来圣裁,于是福临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朕有此想法,也是觉得孔庙占地三百余亩,只用作祭祀之用,着实有些浪费。”

最主要的是曲阜孔家如今已经彻底破败,连祭祀都没人了。而福临身为皇帝,也不可能年年跑到曲阜来亲自祭祀。就算要祭祀,也只会在京城的文庙里。

若是现代社会,倒是可以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还能收一波门票钱。可如今在古代,交通不便是一回事,还有就是没有那么多人有外出旅游的闲情逸致。

不是谁都像徐霞客那样,有殷实的家底供他四处游玩。大多数的百姓,一年到头都只能围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打转。所以将曲阜孔庙改成旅游景点有点不妥,改为一所大学,才能真正的物尽其用。

福临准备将国子监,或者说太学,设在山东曲阜的孔庙之内。学子关心政事是好事,但是热衷于此,反而耽误了学业,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放在京师首善之地,天然就会吸引太学生们关注政事,喝了点马尿可能就会对朝政高谈阔论。被人一激,就有可能带着同学几个,跑去叩阙。高呼朝廷养士多少载,仗义死节在今日了。

放在曲阜刚好,远离京师,学子们才能更好的将精力放下学习上来。学校总归是做文化的地方,而不是参政议政之所。

太学放在曲阜还有一个好处,奎文阁内藏书冠绝天下,天然图书馆。或许藏于京师的八千余册永乐大典,也可以放到曲阜来,开放给学子阅读。

像永乐大典这样的鸿篇巨着,花费了前人无数的心血,到最后只能躺在文渊阁里,同样有些浪费。书嘛,刊录出来就是供人阅读的,读的人多了,知识也就得到了传播。

越想,福临越觉得该这么做,便说道:“朕有意将永乐大典正本藏于大成殿内,供太学生们阅读抄录,诸卿觉得如何?”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站奴
站奴
难不成是因为前世随意断更,竟遭老天恶意穿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角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更可气的是现在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奴隶。前身跟随着同样的三蕃俘虏来到了这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东北,被发配作了一名可怜的站奴。此时他发现驿站内只有一人看守……于是他决定反抗!“毋宁死,不为奴!”(本书别名:我在东北建八旗)
晓晓松松
大明小相爷
大明小相爷
江湖,庙堂,人心叵测;我苏景将以武证道,玩转大明风云,任由那宁王鬼卫、血士,从中作梗,我都将以一己之力将其斩尽。世人当我是京城第一纨绔,可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廷之中,我置身为棋、甘心做臣,用自己的手段,挽这大明之乱,成为这大明第一相爷!
锁星光
飘飞的残叶
飘飞的残叶
明末,川西战乱,幸存百姓集体迁徙。他们几经波折,流落深山,像残叶一样,有的落地生根,有的枯萎凋零,有的朽烂成渣……《飘飞的残叶》主要是收录川西方言,并以川西方言形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进行具体描写,传播正能量: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
右岸禾风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吕布重生:开局再杀丁原
“为大汉朝廷,请义父赴死!”刀光起,人头落。吕布重生,却再一次斩杀丁原,做出与重生前相同的选择。但他绝不重蹈覆辙。这一世,他要五湖四海遍插“吕”字大旗!
羊高马大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民国十七年,随着一代宗师燃灯的去世,继承他毕生所学的三个徒弟下山了。天才的张青曌、天赋异禀的郭奉孝以及血脉觉醒的张北风将会在天津城内掀起多大的浪花?随着两个俄国人的出现,似乎20年前的海河之王诸葛留香要复活了。三大家族?!牡丹会?!等待的他们是噩梦还是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神仙谷的一战让他们威名四海,同时郭奉孝也失去了双眼…
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