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理政江南
张存仁所说之事,福临确实不知情,但内阁那边说的也没有错,免税三年确实是件大事,不可能立马拍板。
“陛下,荒田需要重新开垦,在其变为熟田之前,产量有限。若不减免税赋,恐怕百姓垦荒的积极性有限。”
还有江南织造业兴盛,以至于几十年来,不少人为了获取更多的钱利益,将水稻田改种桑棉。肥了自己,也贼朝廷贡献了一大笔税赋。若是将棉桑之田改回水稻田,恐怕收上来的税会大幅降低。
江苏这个地方的问题还有很多,大户迁出以后,无主的棉桑之田要不要分给百姓?如果分给百姓,征税该怎么征?
问题还有很多,若是福临想在五月拜谒明孝陵,就必须给到张存仁相关的政策支持。否则他真没有信心将江南之地治理妥当,到时候肯定会耽误行程。
“陛下,江南的问题远不止张巡抚所说那么点,诸多问题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礼亲王和臣等听了张巡抚上奏的问题后,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只是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臣等确实没法很快给出答复。”
哪怕是福临,听了张存仁的汇报后,也觉得有些为难,不敢轻易作出决定。鳌拜和宋献策也在思索张存仁之事,江苏存在这个情况,说不得安徽也会有,只不过问题可能不太严重。
思索良久,福临看向张存仁:“张卿,还有鳌卿宋卿,这个问题可能不只存在于江苏,朕估计安徽也有。既然你们都在这,内阁左相也在,朕就下道口谕。”
“大户迁出之后,其名下所有田亩,无论棉桑之田还是水稻田,尽数没入官府,暂不分与百姓。你们到任以后,立刻组织百姓垦荒,朕给你们免税五年,这段时间足以将荒田变为熟田。”
“五年之后,前三年征两成税,从第四年开始,恢复至正常税率。”
给现有之田免税,这个决定确实不好下。但是督促百姓垦荒,给新垦荒之田免税减税,还是可行。因为百姓不去开垦的话,这部分的税也收不上来。
大户之田,官府也不能一直持有,现在没入官府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现在也不缺种田的人,扬州的囚徒,还有各地不愿剪发的人。
扬州囚徒八十万,送一半给薛凤祚治河。如今黄河中下游已经全部在大清治下,再加上薛凤祚已经在黄河摸爬滚打了一年多,如今也该着手处理治河的事了。
扬州人多,南京人也不少。秦淮河畔是有名的烟花之地,封禁青楼的事还没撤销,秦淮河这个烟花之地,肯定要予以取缔。
里面的女子也不用担心没有出路,江南大把的家奴娶不到婆娘,凑合着过呗。
“江南屡有奴变,其在于对现状和身份不满,朕就再下一道圣旨,废除安徽江苏两省乐户等贱籍,世仆奴籍。诏书下达之日,他们便为我大清良民。”
张存仁虽然没从皇帝那得到想要的支持,但是福临给的也不错,立马起身谢恩:“多谢陛下恩典。”
“新下之地,治理本来就难,朕不过给予一点支持罢了。好好去赴任吧,将地方治理好,才是对朕最好的回报。”
鳌拜,张存仁,宋献策离开了,他们准备一同乘船,经大运河直下江南。中间这段时间,张存仁打算好好向二人请教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