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福临

第九十三章 内政

第94章 内政

要从源头治理黄河,就必须将黄土高原置于大清治下。黄河之水正是途径黄土高原之后,才带上了诸多泥沙。

而此时陕西还被李自成残部占据,至于更西的地方,那就更不是现在能想的。当了这中原之主后,福临才知道,原来西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大明朝放弃。

早在正德年间,明军便退守嘉峪关。嘉峪关,福临前世去那旅游过,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离西域还有一小段距离。

不知不觉间,福临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既然要打,那就更远点,碎叶城。这就是福临的小目标,将大清的旗帜重新插到碎叶城上方。

让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不至于成为一个歪果仁。他受够了网上的营销号,说李白其实不是华夏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歪果仁。

一顿车轱辘话来回说,最后给你来一句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留下你的评论吧!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收复碎叶城还有些遥不可及,当务之急是攻灭李自成,进驻陕西。

不过整个顺治元年的后面几个月,大清都不会有大的战事发生,各地都在忙着治理内政,安抚百姓。

时间进入九月,各地均田工作初步完成。当了数十年的佃户,第一次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享受了权利,就要履行相应义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朝廷给百姓分田,一是为了征税,而是为了补充兵源。纵观历朝历代,这帮子有自己耕地的良家子,是朝廷最喜欢的兵源。

他们分了田,被编入汉军八旗。平时务农,闲时接受训练,战时接受朝廷征调,从军打仗。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得益于许多读书人站出来反对福临的政策,他们名下的田产通通被充公,朝廷也因此征集到了数量可观的粮食。

单就孔家一家的粮食,就足以养活十万大军。而此时大清八旗之兵,也不过十万左右,就这还是加上了吴三桂等人的兵马。

再加上李自成遗弃的金银押解入京,代善的内阁才算过上了好日子,至少不必为钱粮发愁。

那些读书人,朝廷平定叛乱后,只诛首恶。至于其他胁从,朝廷并没有对其既往不咎。既然敢参与反叛,就要承担相应后果。

读过书的尽数沦为刑徒,需要接受至少十年苦役。没有读过书的人,下场稍微好一点。连年的战乱,再加上横行十余年的鼠疫,导致北方人口锐减。

在给愿意剪发的百姓每人分了几十亩的土地之后,各省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田地没有分出去。这些田肯定不能空在那,需要有人耕种。

那些没读过书,受到读书人蛊惑对抗朝廷的人,便派上了用场。只需在农场里耕作五年,就能重获自由身。

五年后,朝廷重新为其编户,分发田地。

随着各地的叛乱被平定,许多官职空了出来。依曲阜成例,成百上千的新科士子被外放为官。

顺治元年科举录取的士子,一共两千六百余人,其中一千九百一十一人是真正考上的,还有七百二十三人在六十分以上,愿意去黑龙江屯垦三年,也被朝廷录取。

而录取的一千九百一十一人里,又有六百余人是黑龙江学子,他们被录取以后,还是要回到黑龙江当官。

真正能为朝廷所用的,就一千二百余人。朝堂留用三百余人,余下九百人全都放了出去。大清首届科举的状元刘星,也被外放,成为了一县父母。

当然,小气的福临不会让他们立马主政一方,哪怕是知县,也是百里之侯,权责重大。所以外放为知县的,全在试用期内,为摄知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我一个说书人,只是想混点茶钱,你却跟我说,听我说书的人是朱元璋?!还称呼我为大能先生?一不小心成了皇室之师,面对此等荣耀,咳咳...稍微接受一下,也未尝不可!我给老朱说教育,说科学,说工业,虽然老朱不懂,但我提出的方针能强国啊。我打造全新大明,成就世界之珠。
和哥哥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穿越第一太子朱标,却发现身上带着一个奇怪的金手指。难道孤不是唯一的穿越者?行吧,孤就隐藏在幕后,让那些穿越者给孤打工。于是,大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目标: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那片江湖大又圆
世子凶猛
世子凶猛
景元六年靖南王战死。世子因纨绔成名,整个朝廷上下都等着看笑话。可谁知表面玩世不恭纨绔成性的世子,暗地里却是令整个天下都闻风丧胆的阴司府君。日为世子,昼为府君。斗高,娶公主,扫天下。天子曰:“生子当如苏白玉。”“原来你比任何人藏的都深……”
天生王富贵
大秦嬴氏之帝国崛起
大秦嬴氏之帝国崛起
作为嬴姓之人,大秦帝国崩塌,兄弟姐妹被人屠戮,蜀王嬴无忧。历史早已注定?我只为求活,他们会放过我否。
深深深山
家族式造反
家族式造反
大宋安元七年。一个无良道士忽悠村民张睿有帝王之相。信以为真的张睿拉着三个儿子建国称帝。且看张睿父子如何推翻大汉王朝……
灵活的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