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可沿旧明之例,继续任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让其完善历法。”
以汤若望的能力,继续担任钦天监监正有些屈才。他不止负责编撰历书,还曾为崇祯负责铸炮。其编撰的《火攻挈要》一书,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着作。
他还翻译过一本矿冶着作,将其定名为《坤舆格致》。全书共分12卷,涉及矿业和相关冶金工序的每个阶段。
福临虽然不知道汤若望还有这些过人的履历,但是他知道现在想要推动科技发展,其一,重视相关技术,拔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待遇,其二,就是靠汤若望这样的西洋学者了。
这都是八股带来的不利影响,八股带来公平的同时,也因为其狭隘的取题范围,导致许多技术类的书籍被束之高阁。现在中国的科学底子相当薄弱,没有汤若望等西洋学者带动,恐怕很难发展起来。
“朕有一个想法,还请二位叔伯参详。孔子曾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旧明却以匠户为贱籍,只许其世代为匠,不许其参加科举做官。此举,朕觉得是暴殄天物。”
“叔伯试想,若无恭顺王所献制炮之术,我大清焉能纵横于辽东?若无那些埋首苦干的工匠,红衣大炮焉能制出?”
“故朕决定于内阁之下,新设一部,名曰格物,以汤若望为格物部尚书,薛师为侍郎,研习西洋科学。师夷长技,以为大清所用。”
“对于旧明官员,大清还需再做甄别,如有一技之长者,如治河,冶炼,务农等,大清当优待之。当然,优待的前提是均田和纳粮,在前者的基础上,可提高相应官员的地位,俸禄等。这些都只是朕大概的想法,具体怎么操作,还得看内阁那边。”
给内阁增设一部,代善和济尔哈朗自然不会反对,这就是在增加内阁权柄。优待技术官员,也能理解,他们也切切实实的吃到了技术的红利。
可代善不理解的是,这个格物部,和工部有什么区别?“陛下,朝廷已有工部,再设格物部,是否职权有些重叠。”
“或许会有,但在朕的设想中,格物偏向于学术,工部偏向实操,二者相辅相成。比如格物部新研究出一项铸炮技术,还需交由工部的大匠去铸造。”
经过福临的解释,代善和济尔哈朗都明白了,现在济尔哈朗关心的是,这个格物部由左相管,还是右相管。不过看福临的意思,大概率是多尔衮这个右相管。
福临记得一个说法,最先进的技术,往往用于战争。如今多尔衮管着兵部,工部也受其节制,格物部自然也放在多尔衮之下。“格物部置于右相之下吧!”
多尔衮才刚刚抵达山东,正受到孔家的热情迎接。还在准备挥舞屠刀杀猪宰羊,根本不知道自己权力又扩大了的事情。
倒是汤若望和薛凤祚,二人相谈甚欢,离开皇宫后,汤若望留宿于内城薛凤祚家中,继续交流天文数术。
有师徒名分的二人,一同被任命为格物部官员,一个任尚书,一个任左侍郎,也算是一时佳话。
当天,汤若望又搬回了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