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自太祖时起,藩王有优待。
果然,接下来发生的一幕,都符合李贤和商辂,彭时等三人的猜想。
朱见深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襄王的土地,朕也要收,再按他们府里的实际开支进行分地。
为大明安稳,百姓安居,襄王会理解朕的,毕竟襄王的贤名无人不知。”
至于如何摆平襄王,是后面的事。
刘吉听完朱见深的话,头大起来。
陛下还真敢说,竟然真要把襄王府的土地收掉。
土木堡之变后,土地兼并成了大明空前鼎盛的事,皇室亲王,官员,宦官以及各地地主开始大量吞并土地,建立皇庄和官田。
1489年,大明皇庄官田只有多顷,到1514增加顷,25年增加两倍,1521年增加到顷,七年里猛增4倍。
正统年间,百姓部分田赋折银来收取,四石粮折银一两,到成化时每粮一石,征银一两。
地主士绅又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赋役,把重担转嫁到百姓身上,更为严重的是,实行陪纳制,导致里长,粮长都负担太重,跑了。
百姓逃亡越来越多。
吃雁粪,草根,树皮,卖孩子,卖妻子,流民相聚一起为盗。
田地荒废,百姓逃亡。
成化初年,北直隶顺天八府,流民达到多户,72万余口,但最多的还是荆襄,流民百万。
到了弘治初期,朝廷对户籍渐渐失去控制,有户籍的百姓锐减,比明初少了七百多万。
嘉靖朝,因为倭寇骚扰,许多村庄成了空村。到了后期江南不少百姓渡洋去异国他乡生存。吕宋的福建商贩常常数十万,居住不愿意回大明。
甚至南直隶江宁城郊,十室九空。
流民大多数去边陲,地广人稀的地方生存。
李贤沉吟半晌,还是咬牙说道:
“陛下,臣还是觉得,官员士绅土地不能收,请陛下三思。
毕竟此事是动摇天下士人根基,定会惹非议,荆襄官员也会心寒。”
朱见深看着他:“李卿,你说朕收荆襄官员的地,官员会心寒,那你们可又替朕想过,朕是否心寒?
若是他们及早听话,做好百姓需要的父母官,荆襄为何会叛乱,朕大明将士死伤数万,朕难道就不心寒?
他们有何颜面拿着朝廷的俸禄,占着百姓的土地,吃的脑满肠肥,说他们心寒!”
李贤一愣,他这是少有的看到陛下发火。
怀恩低着头,他觉得自己此刻心跳的非常快,在他看来,这一次怕是要出事了。
刘吉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要再做准备,随后在商议,毕竟战乱才始,因为此事涉及的荆襄官员和襄王殿下,定不会同意的。”
这样说,他也是为了自己替自己刚才的话补救,总不能真的应了刚才的话吧,那自己就成了内阁罪人。
朱见深点点头,“刘卿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刘吉松了口气,陛下能听从自己的委婉提议,收回成命就好了。
“这样,这件事的准备就交给刘卿来准备,户部和吏部配合。”
刘吉一愣,他没想到陛下会将这事交给自己处理,不过愣神之后,他连忙躬身:“臣领旨!”
看了刘吉一眼,李贤道:“陛下若执意如此,臣也只有告老还乡。”
你在威胁朕!
自登基起,李贤知道朱见深很多时候都会和他商议大事,这次也只能再赌一把。
朱见深看着李贤,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打,突然手指停在空中,转头对怀恩说道:“怀恩,将李少保送去刑部住几天,什么时候不再告老还乡,什么时候再请他出来。”
商辂还想说什么。
朱见深道:“全都退下。”
彭时和商辂看了眼刘吉,刘吉走出国策殿,心情略微沉重,他知道这一次自己做的事是要得罪同僚了。
回到文渊阁,刘吉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想了半天,最后站起身,出了宫。
文中的部分数据,户部侍郎韩文观点来源于《中国流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