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这样的事情,你也不必过于自责。”
“朝廷的心思是好的,只不过到了地方,那些捕快就理解错了朝廷的意思。”
“我相信,这一定只是一个特例罢了,之后的捕快,一定还是会继续”
朱标马上在一旁劝道。
其实这些关于自愿捐献的事情,他倒是也没有太过于了解。
毕竟大明初年他还需要帮助管理京城事务,凤阳上面的事情,就交给了手下去办。
“陛下,太子所说没错!!”
“这一定只是下级的官吏执行时候的失误。”
“他们把自愿,给执行成为了强行的自愿,已经违背了这政策的初衷。”
“我相信,其他自愿所捐献的东西,一定是真正地出自于百姓的自愿的。”
胡惟庸也连忙解释说道。
毕竟当年帮助筹建大明皇陵,他也有参与其中的。
一旦让陛下翻起旧账来,那可以还会直接连累到胡惟庸的身上。
……
而在周围的百姓当中,也同样被上面的展示的回忆所惊诧到。
他们原本以为,皇陵的建设,百利而无一害,不管是对于大明朝廷还是对于大明的黎民,那都是一件大好事。
而且在建造的过程中,百姓们自发地踊跃地捐献物品,其孝心更加可以让上天看到民众的炽诚之心。
一定会更加保佑大明的。
可是如今天幕回忆的出现后。
他们明白,他们想得太天真的。
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存在?
这强行的“自愿”简直比官府的征地还要残忍。
这些被迫献出自己家园的人,哪里还会有其他活命的办法。
他们肯定也就只能沦落为乞丐为生。
“可悲啊。。他们逃过了蛮夷的压迫,却是要死在自己人的手里。”
“苦日子好不容易就熬过头了,怎么会死在了大明。”
“唉,为了皇陵的建造,而屠杀了百姓,这样到底值得吗?”
“……”
“原来,这个皇陵,也是要吃人的。”
“有没有可能,李越也是发现了皇陵的罪恶之处,才故意要毁掉这个皇陵的?”
“那要真是如此的话,李越还真是一个不畏权贵的大英雄了!”
“……”
“大家还是不要被一叶障目了!”
“这件事情,只是一个特例罢了!”
“不管怎么样,皇陵的修建都是利大于弊的。”
“只要继续看下去,就一切都清楚了。”
一些官员也看到了些许百姓再次生出了怀疑。
于是马上如此劝道。
“也是!大家还是继续看下去吧。”
……
天幕之上。
关于皇陵的修建过程,依然还在继续着。
“大人!皇陵的工程,比想象中的更加巨大。”
“如今人手不够,耽误了工期,怕是会杀头啊。”
师爷急匆匆找到了凤阳的前任知府。
不过,知府倒是相当镇定。
“这有什么好怕的?”
“陛下已经降旨了,陛下对于凤阳百姓们的自愿捐献,相当感动。”
“我们正是需要把这些好事,继续发扬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