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底层女人生孩子、抛弃孩子,然后又找回孩子的救赎故事,故事不算新颖,想要表达的东西大家也明白。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萨玛尔·叶斯利亚莫娃,《小家伙》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为了这部电影,她整整六年没有接任何作品,一直保持剧中母亲的状态生活,活该她拿影后。
所以国内那些女演员别老抱怨大环境不好了,如果真有人找她们拍这种电影,她们会接吗?
萨玛尔·叶斯利亚莫娃能拿奖,代表了戛纳还有底线。所以说公关重要,人脉重要,实力更重要,不是所有奖项都有黑幕的。
最佳导演奖颁给了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他执导《冷战》被中国记者称为波兰版《芳华》。
从剧本的架构来看,《冷战》确实和《芳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内核完全不一样。
《芳华》想要表达的是那个时代,用爱情来作伪装,而《冷战》内核就是爱情,时代只是背景。
简单说就是《冷战》其实比《芳华》更深刻一些,人家没想奔着票房去……
奖发到这个时候,金棕榈其实已经没悬念了。
到场的剧组都拿了奖,那金棕榈就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
果然,评审团主席凯特·布兰切特再次登台,“这是一部有关生死的电影,也是一部有关痛苦和现实的电影。我们即便能够远离电影中角色的痛苦,却也是各自悲剧盛宴中的主角。正如尼采所盛赞的,悲剧亦有其价值,该片能够带给我们的,便是这有声有色的壮丽与快慰。”
“获得第七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是——《Dallas Buyers Club》,恭喜。”
让-马克·瓦雷和杰森·布朗姆立刻跳了起来,然后飞快地上台领奖。
廖东自然也跳了起来,他非常高兴,《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能拿到金棕榈,版权就能多卖好多钱。
当然,也没有那么多。
毕竟北美和中国的版权已经分别被布伦屋和菠萝影业瓜分了,只能卖给其他国家。
要是奈飞没有和六大撕破脸就好了,他们肯定愿意出高价……
中国记者们也非常高兴,再怎么说廖东是制片人,金棕榈就和中国有关。
毕竟从1959年田琛第一次入围戛纳以来,只有陈凯哥一个中国人拿过金棕榈,现在加上廖东有两个了。
不仅是金棕榈,就连评审团大奖中国人也只得过两次,分别是老谋子的《活着》和姜闻的《鬼子来了》。
不过廖东没什么宣传的心思,他又不是导演,以制片人的身份拿金棕榈算什么本事……
大家都知道陈凯哥拿过金棕榈,谁记得《霸王别姬》的制作人是谁?
廖东怎么想的并不重要,杨欣已经开始打电话宣传了,制作人身份拿金棕榈怎么了?
一样牛逼!
再说了,廖东还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男二号呢,没看那些影评人疯狂吹捧廖东吗?都说廖东演的比马修·麦康纳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