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人愿意接盘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当这2000万美金打水漂了呗,反正华宜这些年打水漂的钱也不少,再说了,都是股民的钱……
插一句,这次戛纳,华宜也派人过来了,他们以1500万美金的价格拿下了《燃烧》的发行权,赌的就是这部电影能拿到金棕榈,还是在爆出李沧东歧视女性之后。
可能这就是财大气粗吧……
当杨欣表达了对《355》感兴趣的时候,环球和华宜的人觉得时机成熟了,想要忽悠菠萝影业进场。
在环球看来,菠萝影业确实是一个比华宜还要合适的合作对象,而且廖东在中国很红,在好莱坞也有一些知名度,正好可以加到电影里面,演个工具人,一样能收割票房。
廖东恶心坏了,在酒店房间大骂华宜,真特么孙子,说好的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呢?幸亏他在好莱坞有人,不然容易直接掉坑里……
其实美国人也不见得就向着美国人,环球和华宜交易的事情就是华纳的人告诉廖东的……
在确定放弃《355》之后,戛纳其他平行单元奖项也全部评出,不出廖东所料,《地球最后的夜晚》也一无所获。
这就是影评人当不了导演的原因,他们能从一个演员睁不睁眼睛分析出导演的用意,能从一个空镜头想到某某电影在某一时刻用过同样的空镜头,代表了主角的某种心情。
有个屁用?
除了魏书君的《延边少年》拿到了短片单元的“短片特别提及”以外,中国其他电影也是颗粒无收。
贾科长都没接到闭幕式邀请电话。
闭幕式红毯就没有那么多毯星了,显得有些冷清。
主要是没办法明码标价卖邀请函了,数量也有限,自然不能阿猫阿狗都上去走一遍。
廖东倒是有几张邀请函,他给热巴打了个电话,问她要不要来蹭红毯,被热巴无情拒绝,人家现在正在横店赶《三生三世枕上书》的进度呢,顺便已经和嘉航解约了。
廖东只好和杨欣走红毯,好在他只需要在戛纳混几天,等到正式颁奖季的时候就不用每次都出席了。
当然,就算廖东想要出席,马修·麦康纳也不能愿意,毕竟廖东的角色更出彩一些。
就算是配角,也会分走马修·麦康纳的风头。
当廖东、杨欣和让-马克·瓦雷一起走上红毯的时候,发现很多中国记者们都没走,他有些奇怪,问了一下才搞明白,原来这帮人以为自己还有希望拿戛纳影帝,想要弄个大新闻出来。
而且廖东还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制片人,万一这部电影拿了金棕榈,廖东也能高举一下奖杯。
廖东都无语了,他一分钱公关费都没花,拿个屁的影帝?
再说了,他就是个挂名经纪人,也不会上去举奖杯,他早就和让-马克·瓦雷商量好了,如果真的拿奖,就让他上去举杯。
算是一种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