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根据报警展开积极的调查,最终将徐文杰和昌万年绳之以法,但张磊的尸体仍未找到。”
显然忻玉坤很了解观众的想法,不,这么说不太准确,应该说他很了解审核的想法,没有这句话,《暴裂无声》就很难过审。
其实这很不符合常理,既然没找到张磊的尸体,那就不算死亡,而是失踪,我们有命案必破的说法,却没有失踪必须找到的说法,投入的人力、物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而且电影一开始就设定在了2004年,那个时候命案必破刚刚开始,除非徐文杰和昌万年主动交代,但是这个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忻玉坤玩了一招春秋笔法,没写具体原因,只是写了被绳之以法,他想说的是买矿的事儿。
掩耳盗铃了属于是……
其实如果《暴裂无声》最终让徐文杰和昌万年逍遥法外,可能评价还会高一些,也符合逻辑,但是不行。
不过这并不妨碍《暴裂无声》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国产佳作,不管是把它当成悬疑片来看,还是当成剧情片来看,都不会无聊。
当然,也没有多少商业元素就是了,所有演员的妆容都埋了吧太的,包括廖东这个大帅哥……
缺点也有,忻玉坤对张保民这个角色的发掘不够,人物还是不够立体。
一个人物,必须要有好有坏,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样人物才会丰满,这就叫人物弧光。
比如昌万年这个角色,他的缺点就不用说了,优点也有,比如他给学校捐钱,还有他原谅张保民等等,是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而张保民作为男主角,他的缺点似乎只有暴躁,一开始和工友动手,还有用羊骨头戳瞎屠夫的眼睛,然后就没了。
忻玉坤没有剖析张保民为什么会变得贫穷,为什么是底层,为什么没有话语权,只是用大量的事实让观众们同情张保民,人物略显单薄。
忻玉坤只是用张保民来做对比,有点工具人的意思。
就像去年贺岁档的《我不是潘金莲》一样,电影是一部好电影,但是范兵兵饰演的李雪莲并不讨喜。
原因和《暴裂无声》差不多,李雪莲这个角色是一个法盲,也算得上是半个“刁民”,但是整部电影都在“同情”李雪莲,对她的缺点缺乏剖析和解构。
当然,剧情也很难让观众共情。
和《秋菊打官司》不一样,秋菊是占理的,不管是公理还是法理,秋菊都是占上风的,所以最后村长救了秋菊,却又被警察带走的时候,观众情绪爆发了。
李雪莲和老公假离婚,是为了房子和生二胎,这一点就不占理,后来的上访之路,多少带点胡搅蛮缠。
最后结果是好的,李雪莲也值得被同情。就是冲击力不够,感觉差一口气。
当然,电影肯定是好电影,起码是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可以打七分。
不过和《暴裂无声》比起来,还是差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