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的改造终于走上正轨,半个月时间不到,蒸汽机已经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毫不夸张的讲,有了蒸汽机一天的产量超过一个月产量。
朱高炽很高兴,命令建筑队加快工程进度,赶在朱棣生日前,全部工程完工。
由御史台、工部、户部等人组成的监理团验收。
朱棣也很有兴趣,带着人一同验收,他们来到摄政大街,这条街在皇宫东侧,是三十二条小道中比较重要的那条,因为很多机构部门都位于此处。
朱棣安步当车,文武百官跟着,走水泥路上,众人无不惊叹。
以前是石板,虽然已经尽力让路变得平展,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穿鞋走上去还是有点硌脚,如今这路,平平稳稳,不用看脚下,脚不会磨,鞋子受损也小些。
文武百官赞不绝口,哪怕之前曾经反对过的人,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路比之前的好很多。
石板路是个情怀,但如果有选择,他们肯定不会走这样的路。
朱棣赞道:“不错不错,这样的路很好,如果大明到处都是这样的路,那该多好啊!”
群臣自然不会拂了朱棣面子,纷纷道:“是啊是啊,这路叫人舒适。”
众人来到广场上,整个广场全部使用水泥漫过,坦白说这样的广场非常简陋,除此外只有个旗杆,中间一个雕塑,但这样的工程在古代已经非常震撼。
中间的雕塑就是朱元璋跃马持枪之姿。
朱棣道:“此雕塑不错!”
雕塑用水泥,好处是表现力非常强,衣服的褶皱,马的鬃毛,枪上的血珠都有所体现。
今人总是以为华夏古代并没有写实作品,其实是错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当今最早的大型写实雕塑群,那时的工艺已经比西方先进了一千多年。
而今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未开启,只是文艺复兴前夜,论技术也比不过这个。
众人绕着广场走几圈,祭拜了朱元璋,朱棣又问这么个杆子做什么用?
朱高炽回道:“升旗,父皇,孩儿认为,大明当有面旗帜,是大明国家的具象化表征,无论是谁看到这面旗子就知道这是大明。”
朱棣哈哈大笑:“好,不错,叫内监设计一个,讨论后就挂在此处。”
“是!”
验收完成后,广场向全民开放,瞬间成为金陵城的标志性景点,每当有人谈起南京,无不羡慕中间那么大的广场,可以做任何事。
此时朱高炽向朱棣提起修筑北京城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