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道:“此物一日夜可抽多少水?”
朱高炽没算过,估计下给出了个两千方的数字,其实也就两吨水左右,大概也就跟后世的水龙头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水龙头。
主要问题是抽水机的效率低。
魏国公茫然,朱高炽说:“四千斤。”
他立刻恍然,四千斤说起来也不是很多,但这玩意只要两个人就能搞定,要是人挑水,四千斤挑到猴年马月去。
而干旱时,浇水都是争分夺秒,甚至有的时候更加离谱,这边浇水,那边旱干。
所以大面积的旱田,大旱时根本不用浇水,因为浇不过来,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能放水浇田。
为何中国古代有那么多人因为水的问题而大动干戈,症结就在这个地方,多点水,就可能少饿死个人。
朱高炽得意道:“像这样的机器还可以用于纺织机、马车或者大船上,到时不用人力,凡是有机器的地方都可以用以代替人力!”
原本还在犹豫的蹇义,立刻大吃一惊,急忙出班,奏道:“陛下,臣请禁止蒸汽机,解散所有研究部门,禁止此机器外传!”
朱棣好奇:“为何?”
蹇义道:“这机器终要惑乱人心,毁掉大明根基!”
朱棣道:“说清楚!”
蹇义指着机器,问朱高炽:“这东西连上纺织机,是不是可以日夜纺织而不休?”
朱高炽点点头:“理论上是这样,不过夜晚照明条件不理想,而且棉毛都怕火,所以一般不会夜里工作。”
“提升多少效率?”
朱高炽道:“翻个几倍不成问题。”
棉毛纺织此时使用的是水、畜力,动力源不稳定不说,关键是这些力上限都很低,但蒸汽机这玩意几乎没上限,一台机器带动十个纺织机或许有些吃力,但带动一个绰绰有余。
速度快起来能把轴承转冒烟。
蹇义道:“如此大量的布涌入市场,后果如何?”
朱高炽沉默不语。
他一直都担心这个事,封建帝王追求的是稳定,这不是他们封闭落后,相反这是现实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没有这样稳定的社会环境,皇权放到什么位置上?
而如果此时没有皇权,华夏这片土地上能打出狗脑子,这跟欧洲是完全不同的,欧洲地形太破碎,无法形成统一国家,所以有那么多国家,也能短暂平安无事。
但华夏这种地形,关内十三省哪个不想争霸天下?
所以朱高炽从来不敢表露自己这方面想法,只是告诉大家,他只想赚点钱而已,发明新技术也是逼不得已,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他闭口不提。
然而不提也不能不允许别人看穿。
但凡精明点的士大夫都能看穿朱高炽玩的把戏。
只不过蒸汽机没有出来前,这点也算不得什么,水力机器太过依赖水流,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用,畜力只能当作补充。
而现在,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