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忽见杨荣站出,朗声道:“陛下,宗室不能免税!理当缴税!”
此言一出,群臣叫好。
但也有人清醒,对皇室都能收税,文官们凭什么免税,于是有人反驳道:“臣反对,免税是为维持宗室体面,体现朝廷仁德,若是对宗室征税,那宗室与平民有什么区别?”
有人赞成:“税收乃是国之大事,免税可以,但要限定额度。”
有人说:“但宗室土地众多,倘若都缴税,谁敢上门收税?长此以往,收税不过是形式而已,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朝廷上就此展开争论,吵得不可开交,并且渐渐已经脱离原本的议题范围。
到底该不该征税就成大问题,文官们此时的利益跟宗室是一致的。
免税是特权阶层的事儿,他们同样属于免税阶层,所以有人会兔死狐悲。
朱棣一直一言不发,朝堂几乎成为菜市场,大家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
总体上来说,赞成征税的是以青年官员为主,例如杨荣这些人。
他们职位低,好处没那么大。
高层官员不赞成征税,其中除了有自身利益上的考量,还有对朝廷利益上的考量。
争论至激烈处,朱高炽忽然道:“父皇,儿臣有个想法。”
朱棣心领神会,道:“哦?什么想法?”
“诸位大臣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以为,为什么不把两种办法综合呢?既征税,又不征税。”
众人大奇,什么叫既征又不征?不征就是不征,征就是征,哪里有不征又征的呢?
朱高炽笑道:“杨学士等人的意思是要征税,而蹇大人的意思是不征税,那为何不先征税,再退税呢?”
朱棣扮演白脸,大怒:“胡闹,先征税,再退税,这不是胡闹吗?真以为朝廷闲得慌?”
“不,”朱高炽向众人解释,“征税是国法,退税是人情,这样岂不是两全齐美?”
群臣的脑袋里没绕过这个弯儿,朱高炽也不给他们时间,朗声道:“其实推而广之,天下都能如此安排,比如蹇大人,他是尚书,可以退多些,比如杨学士,他只是个学士,可以退少点。
这样既能体现众人地位,又能不至于让国家税收流失。
这次吴三的举动,说明免税这种模式弊端多多,有很多漏洞,只要是规矩就会被人钻空子,倒是不如两者结合,还能减少漏洞。”
朱棣道:“这件事哪有那么容易!”
朱高炽道:“父皇,孩儿请自皇室起,皇庄铺面皆需缴税,以此为天下榜样!”
群臣皆惊,皇帝居然也要缴税,说起来跟天方夜谭似的,从来没有皇帝缴税过,主要问题是内帑虽然跟国库是分开的,但双方又能互通,缴税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吗?没什么效果。
朱棣却没有立刻同意,而是道:“此事容后再议,今日就这样吧,退朝!”
杨荣、金幼孜以及其他几个大臣散朝后去了金陵城里的一个酒楼里,边吃边说。
他们都是聪明人,虽然刚开始朱高炽提出这个建议,让他们措手不及,但现在已回过神,想通其中的绝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