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的水平最高,她已经达到高中生的水平。
不要小看,其实现代大部分技术都是高中生的水平就能理解的内容,但要实现民用化量产化却需要许多博士硕士去做。
回去后,朱高炽又命人去收大蒜。
高价收大蒜,大蒜这玩意在国内已经被种植几千年,再加上朱高炽并没规定大蒜的种类,什么样的都行,搞得大蒜价格飞涨,就有人弹劾朱高炽,扰乱民生。
早朝时朱棣让朱高炽说明下为什么要收那么多大蒜,大蒜都弄到哪儿去了。
朱高炽道:“启禀父皇,大蒜全都送到天津去了。”
朱棣也很不满意,朱高炽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行事离谱,你说你堂堂太子爷,玩玩女人喝喝酒不美吗?收那么多大蒜做什么?
朱高炽解释道:“是为了药。”
酒精这玩意虽然朱高炽并没有碰,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不够,蒸馏酒精需要消耗大量粮食,所以他只小批量生产,部分用于香水,部分则医用。
但医用酒精只能消毒,并不能解决发炎的问题。
有些人起炎症很厉害,尤其战争中被敌方使用染毒的武器划伤时,酒精的功效就没那么明显。
朱高炽为了提升战场上伤兵的存活率,只能开发广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的好处就是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症状都能适用,但生产起来却极为麻烦,他不可能制造那种以目前科技根本无法生产的药。
选来选去就把目光放在大蒜身上。
大蒜身上有大蒜素,大蒜素也是广谱抗生素的一种,而且制取简单,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需要大量大蒜,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很多。
大明谁会专门去种蒜呢?吃饭都吃不饱,有那好地种点什么不成?
结果就是朱高炽这边一发力购买,全国蒜都跟着涨价,他也只好自我安慰,学着崇祯:“再苦吾民三年。”
群臣不信,大蒜天天吃,怎么从没听说过以蒜制药的?
蒜倒是能入药,中医中有过记载。
朱高炽道:“这倒是也简单,不如弄个病人过来,伤口溃烂发炎的,酒精配合大蒜,很快就能让他恢复。”
这倒是好找,很快就找来这么个乞丐,浑身溃烂流脓,看得人直恶心,这家伙没死也算是奇迹。
乞丐只是个底层人物,被这么多大人物围观还是头一次,瑟瑟发抖。
朱高炽让人取来几坨大蒜,然后剥皮捣碎,静置一个时辰。
期间太医为乞丐用酒精洗伤口,洗完后大蒜也差不多变成了黄色的,然后全部倒入酒精,搅拌均匀,静置片刻,用火蒸馏,得到白色粉末,送乞丐口服。
一天如是重复三次。
只用三五天时间,那乞丐身上的伤口竟然痊愈了,虽然还没好完全,但却基本上没什么大碍,只需要一点时间就能完全长好。
众人无不惊叹。
朱高炽却叹息:“这种做法好是好,但太费酒精,而且制取出的大蒜素无法长期保存,边用边制才是最好的,要是能制成胶囊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