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折腾了足足半个多月,朱勇忽然要撤回。
安南群臣大惊失色,胡主猛然醒悟过来,懊恼得直拍大腿。
“遭了,明面上的那个人必然不是朱勇。那个**肯定也是假冒货,真的早就悄悄潜入安南啦!”
胡主还是很聪明,但醒悟过来时已晚。
原来朱勇早就察觉到有人鬼鬼祟祟跟踪他们,为了以防万一,就让手下假扮自己,又胡乱找个安南人假扮**,呼风喝雨,折腾安南。
自己则带着四五个人,快马加鞭赶去安南境内。
带着**取了族谱再快马回来。
等他们回来,大军自然回撤。
来时慢如蜗牛,去时疾如秋风,一天行上百里,两三天时间就回到大明境内,胡主空有雄兵,也只能徒呼奈何。
**回来后,将玉牒金册献给朱棣,朱棣一看,他果然是安义王的儿子。
阮孝无话可说,只能打个哈哈,道:“果然是安义王的儿子,自然当得国主。我这就去信给我主,告诉陈氏后人已找到。”
此时临近年关,朱棣就算不想忍,也不是出兵的时候。
过年时又拖延了个半个多月,等来年开了衙,朱棣询问阮孝,安南主可有什么书信。
阮孝无奈道:“陛下,冬日道路难行,下臣已经尽量派人快速回还。”
又过足足半个多月,书信终于回来,胡主给朱棣的奏表中,诚惶诚恐,先向朱棣请罪,接着又告诉朱棣,他愿意将皇位还给**。
对胡主所说的话,朱棣半个字都不信。
同样都是做皇帝,谁会心甘情愿让出来?起码朱棣做不到,大多数皇帝也做不到。
胡主敢趁着靖难之役时独立,岂能是郁郁久居人下之人?
朱棣与群臣商议,很多人都认为派几个人护送**回去,不值得大动干戈。
朱高炽强烈反对,说:“胡主这个人敢篡位,就说明是个枭雄,此前又百般推诿,拒不听从,虽然表面上言辞恭谨,但内里实则是糊弄,你们怎么能被他的表面欺骗?”
杨荣道:“殿下,非是相信,实在是安南距离大明太远,大军劳动,耗费粮草无算,这也就罢,万一徒劳无功,岂不是愧对胡民百姓?”
“这个胡主不是个安分的家伙,爷爷那时对他忍耐,只是为了防备蒙古。
如今蒙古大部已经对我无能为力,我大明又蒸蒸日上,何愁无兵卒,何愁粮草不继?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胡主野心勃勃,正是趁机将他拿下之时。”
朱棣点点头:“炽儿说的对,其人在奏表中说得天花乱坠,也是个虚与委蛇之辈,不可不防。”
于是朱棣点起五千兵马,护送**入安南,这次没有派三大营中的精锐,只派五千卫所兵马,配备新式大刀,几门火炮,前往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