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荣从京城里带来许多报纸,送给郑和。
这次来到这儿的除去农民、商人、技术官僚等等外,还有和尚、道士等宗教人士,他们都将要在这里展开伟大的事业。
尤其是佛教人士,见到这里许多佛教遗迹,不由热泪盈眶。
那些石刻、洞窟、经文叫他们激动不已,每日里不停四处乱窜,寻找遗迹。
陈迪、练子宁、齐泰三人,原本以为来到这儿就是流放,但实际抵达后,方才知道朱高炽真的是准备在这儿大干一场,把这块丢失千年之久的土地重新纳入中华怀抱。
陈迪道:“朱高炽竟然有此等雄才伟略。”
练子宁不屑一顾:“咱们就是被发配至此,我看这儿也不错,唐时这里儒学兴盛,出过很多人才,在这儿修身养性挺好。”
齐泰道:“我倒是跟你的看法不同,这里实在太落后,正适合我儒学传播。
又无人与我们争抢,努力一二十年,再杀回中原。
嘿嘿,看看到时是咱们西域厉害,还是中原厉害。”
陈迪皱眉:“只怕这里不会那么快安稳。我听说前段时间帖木儿派了三千人来此,结果被击溃,估计开春就会被报复。”
“那都是朱高炽的事儿,咱们何须管那么多。”练子宁满不在乎。
齐泰又道:“怎么能不在乎?我们也在此地生活。我觉得还是先看看再说,看朱高炽如何安排。”
那边郑和与祝荣也正商议,同行的还有个官员,这个官员很有意思,他是浙江余姚人,不过却精通数学,做官做的没意思,跑去自己开店当掌柜的。
准确说,他是个文吏,在户部清吏司,听说朱高炽招人前往西域,他毛遂自荐,透过重重关卡终于见到朱高炽。
朱高炽很是惊奇,交谈下来发现这个人很对自己的胃口,他居然赞同一夫一妻制,可以说在封建王朝属于思想极为前卫的那拨人。
朱高炽于是便任命他为伊犁郎中。
这是没办法在朝廷上宣之于口的官职,对外也不会这么宣称。
此人名叫陈庆。
祝荣、陈庆、郑和三人,此时呆简陋棚子里低声商议。
祝荣看看两人,道:“此次前来,太子爷临走时曾有过吩咐,此事极为重大,务必要办好,不过我只负责商业部分,其余的事情,让陈庆说吧。”
陈庆拱拱手,对郑和道:“郑公公,太子爷交代过,此次大规模行动的目的并非在吞并亦力把里,而是要钉个钉子。”
一路上,各种人员究竟该如何安排,陈庆早想好。
他与郑和着重谈的也是这些事。
比如那几个大儒,肯定需要先给他们开个私塾,让他们能够传播知识。
更重要的是把大明的文字与标准传出去,道士和尚的安排相对简单些。
尤其是和尚,这里有众多佛教遗迹,虽然有些荒废,但安置还是很好安置。
道士么,就让他宣扬神迹好了。
真主的神迹,大家都没看到过,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模样,但人道士不仅亲眼看到,还能治病,还能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