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又看向礼部:“礼部呢?”
李志刚道:“陛下,臣以为大皇子言过其实,这三人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他们太过极端,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
朱棣道:“你们说的都对啊,可是山东的事还是要解决,要不要同意山东试点?”
解缙道:“必须要!户籍制度究竟利弊在何处,殿下于文章末尾已经说得非常详细。
虽然这样的户籍制度确实社会稳定,然而却限制人才。南北诸地差异由此而来。”
李志刚极力反对:“不行,陛下,决不能开任何口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解缙道:“但现在户籍制度真的影响到社会发展,我家乡的乐户从无出头之日,谁又保证乐户中无人有状元之姿之姿?”
“他们理当如此!这是他们的命,他们该认命!”
“你胡说八道!”解缙暴怒,冲上来想跟李志刚打架,连忙被旁人拉住。
金幼孜道:“大家和平争论,不要动手。”
朱棣不耐烦平息争论,转移话题:“现在就说允许不允许山东试点?”
金幼孜道:“陛下,山东太大,依我之见,不如先解决殿下的问题,允许他招募其他户籍人口,至于其他的,待讨论后再说。”
金銮殿上的讨论,朱高炽根本就不知,此时他有更加紧迫的事要做。
眼看着将要开春,但人数还没招满,再不找人,今年的土地就要撂荒,这是决不能容忍的。
他将廖永招来,坐定后道:“布政使大人还得招集山东的牙行。”
廖永道:“可是……朝廷的命令还没下来。”
“这点主我还是能做,你去做吧!”
廖永只得下达政令,这个奇怪的政令以极快的速度传到山东各地,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牙行还是都派人来了。
会议召开是在次日,前一日,济南府突然来了个宣旨太监。
廖永心头一个咯噔,好家伙,该来的还是来了。
宣旨太监把朱棣的诏书宣读,交给朱高炽,诏书里朱棣肯定了朱高炽的功劳,允许他招募其他户籍人口,以充当佃户与工人,至于以山东为试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则推后再说。
廖永松口气,朱高炽虽然失望,但也有心理准备,起身谢过太监,给了赏赐。
朱高炽对廖永道:“现在你可以放心做事了吧,明日大会召开,告诉他们尽管招人,可能需要二三十万人。”
这个工作交给廖永做,胡广在旁协助,并且包括对一些老农进行紧急培训,让他们明白棉花种植的要点。
他则忙着跟祝荣一起选址修建作坊。
因为棉纺使用的是水力加畜力,所以选址必须要与河流相近,并且距离棉花产地不能过远。
最终选来选去,圈定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会兴建一座大型工坊。
而且工坊的规模远远超过祝荣的想象。
“占地三千五百亩,这是一座工坊的面积,同时开工三座,你应该能看得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