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脑壳痛,这些文言文每个都是微言大义,如果不是经常阅读、使用的人,读起来很费劲儿,而且他的天赋全都点在理科上。
大学时他的语文能挂科,谁敢相信?
他也就仅限于知道几个诗人,会背几首歪诗的地步。
朱棣见到他那愁眉不展的模样便顿觉烦躁。
朱高炽赶紧道:“杨老师教得很好!”
“谁问你这个!”朱棣摇头。
“算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到时丢脸的是你!猴子分桃儿的那个怎么解?”
朱高炽啊了一声。
朱棣拿出报纸拍他面前,“就是这个!”
朱高炽道:“啊?这个啊?”他挠挠头。
朱棣道:“你不会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吧?”
朱高炽道:“那倒不是。只是在想怎么跟你说。”
“你的意思是朕听不懂?”
啊,对,就是这个意思,这话朱高炽也只敢在心里悄悄说。
朱棣见他那为难的样子,黑脸道:“你先说说看。”
“这题呢,有两种解法,第一种是先找不动点,这道题目中不动点是负四,找到负四后就很容易解,稍微计算得出数是3121。”
朱棣脸更黑,这说了跟没说有什么不一样,什么叫不动点?怎么就负四?跟四有什么关系?怎么就稍微计算了?
朱高炽继续说道:“第二种是硬算,设第一个猴子拿走N个,以此类推,硬解也能解出来。”
“你这么做是干什么?”
“找人。”
“什么人?数学高手,爹,咱们大明这么大,一定有很多算学高手。”
朱棣十分不解,这个疑惑在他心头萦绕很久。
“你为何一直都在找算学高人?以前听你说,就觉得这很重要,现在你甚至不惜动用报纸,为何?”
“爹,算学其实跟儒学一样,不能视之为简单小道。而是庞大体系。”
朱高炽上前两步,指着报纸上的数学题道:“就这种,其实看的并非如何计算,而是一种解题思路,解题思想。
举个例子吧,齿轮,很简单的工件儿,但如果要做一组齿轮,使得齿轮速度可以变快,也可以变慢,这就不能单纯依靠工匠自己琢磨,而需要庞大计算。
要先设计出整组齿轮,然后再分别计算每个齿轮的转速,依据转速再计算出齿轮大小,开口深浅,留给工匠的只有加工齿轮。”
朱棣有些不明白:“可这么多齿轮有什么用?”
朱高炽道:“很有用,而且大用!
您知道水力纺织吧,儿臣已做出,但使用过程中因为水力大小不一,所以经常损坏。
因为损坏固件造成的损失,已经足足有几千两。
这还没计算因为停工停产造成的损失,工匠的工资需要按时发放,而硬件成本也无法压缩。
如果开发出来这么一种齿轮,贸易的价格还能继续压缩。”
朱棣又觉得有点晕,这种感觉又来了,每次朱高炽眉飞色舞告诉他类似事情,他总有种眩晕感。
“你找到了吗?”
朱高炽忍不住叹息:“还没有,我们大明实在太不重视算学,以为这是小道,岂不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以使用数学计算。
如果给定四个单位量,整个世界都能用数学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