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妃喜悦之情顿消,缓缓道:“你知道你父王多么看重姚师。”
朱高炽苦笑,什么看重,不过是不放心姚广孝飘在外面罢了。
试想,如果你是皇帝,一个帮助你起兵造反的人居然又留在外面,不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会怎么想?
朱棣的心眼不算大,要不然也不会杀了铁玄,又诛方孝儒十族,这就不是心眼大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想到这一层,朱高炽也是满身冷汗,之前倒是想岔,忽略这点。
“可北平很重要,况且这里发展成这个样子,寻常人无法掌控。”
徐王妃想半天,才道:“这事你别想了,根本不可能。”
朱高炽无奈,垂头丧气离开,北平是他好不容易才发展起来的,难道眼睁睁看着就这么毁了吗?
回到房间,他倒头就睡,连饭也没吃。
下午,朱高炽刚睡醒,小厮就进来禀告说,周同求见。
周同?
朱高炽的脑袋先晕片刻,才想起这是谁,开口道:“说了什么事吗?”
“没有。”
朱高炽摆手:“让他有事去找姚师,什么事都来烦我,岂不是要烦死我?”
经过打扰,睡是没办法睡,只好起来。
想想暂时又无事可做,或者说是有事也不想做,于是便晃悠着去了杨思君那儿。
似乎无论什么时候过去,杨思君都在画画儿,她的技术进步很快,如今朱高炽已经没有可指点她的地方,除了光学原理、透视原理。
他站在杨思君背后看了很久,直到杨思君叫他,才回过神来。
“世子爷,您是有什么事儿吗?”
朱高炽迟疑片刻,忽然叹息道:“没什么事,只是北平不知道该怎么办。”
“世子爷可想听听音乐?我给你弹琴。”
“弹琴不用,陪我说说话。”
朱高炽搬过来板凳,与杨思君坐对面,让她继续画画,不要因为他而打断思路。
杨思君笑着说道:“我这又不是什么当紧的事儿,世子爷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朱高炽仰头长叹:“这北平府是我花了大心思建起来的,你说我要是一走,北平府立刻就会陷入瘫痪,换个不懂行的人来,早晚都会把北平府毁了。”
“韩知府也不行吗?”
朱高炽摇头:“此人忠心可嘉,可是能力不足。
他能做这么长时间的知府,就是因为他听话,而不是因为他能力强,我要是不在,他能把这儿搅成一锅粥。”
“姚师肯定不行。”
朱高炽长叹:“姚师可以,可他不能留这儿。”
杨思君明白为什么,一时间陷入沉默,杨思君见朱高炽眉头紧皱,道:“夫君,你思虑过重,我见你操劳过度,也不担心自己的身体。”
“我能不操劳吗?”朱高炽说起来就莫名其妙有股火气,整个大明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中。
而欧洲呢,此时正在缓缓展开启蒙运动的大门,文艺复兴三杰在接下来数十年中,开启波澜壮阔的人生旅途,带领欧洲冲上人类之巅。
接下来的几百年内,西方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直到21世纪才稍显颓势。
这其中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磨难、屈辱,每每想起都叫他夜不能寐,然而一堆堆的事情堆着,每一件都需要慢慢来,没有捷径可走。
直到昨天,徐王妃告诉他姚广孝不可能留下,心里紧绷的那根弦断了。
北平府他倾注大量心血,而在这里就已经这么难,他要想带着整个大明飞,谈何容易?
杨思君轻柔道:“夫君是要做大事,妾帮不上什么忙,但妾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这世间所有的事儿都需要慢慢做,夫君今年才二十多岁,还有大把年华可用。”
朱高炽发火完毕,才有些后悔,听了杨思君的话,又有些颓丧:“我怕这辈子都做不完。”
“那又如何?夫君起码问心无愧。”
“问题是我问心有愧啊。”朱高炽苦笑。
他的情况杨思君并不知道,之前他就在想,为什么偏偏是他穿越?
穿越的发生不会毫无缘由,总归要有逻辑,这个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人,为何是他呢?
他不高不帅,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上天把他送过来,远离亲人、家乡,肯定要为了什么。
他能想到的,只有帮助大明重回世界之巅,帮助整个民族摆脱其后的种种苦难,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穿越这件大事。
所以,他将这个目标当作自己的终极目的,只有达成这个目标,才能让他死而瞑目。
这些话不能告诉杨思君,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他只能背负沉重的担子,冒雪前行。
路上有多少嘲笑、阻挠他早就有过预想,但到头来还是让他破防。
杨思君道:“夫君你先坐会儿,我给你画幅画。”
杨思君之前一直在画树,听到这个要求朱高炽也没道理拒绝,于是便正襟危坐。
杨思君不时抬头看看他,笔触与纸张接触发出沙沙的声音,早春的风跟阳光洒下,叫人心醉。
渐渐朱高炽烦躁的心平复下来,他想通了。
“不过就是北平府失败了而已,但培养的人还在,体系还在,还有紫荆关那一百多孤儿,将是我忠实的助手。”
“有这么多人,我还怕什么?”
他那逐渐熄灭的心又被点燃,决不能就此放弃。
姚广孝必须留下,如果朱棣不同意,那就想办法让他同意。
事情还没走到最后,怎么能因为这么点小小的打击就轻言放弃?
朱高炽意外获得平静的力量,他的思路逐渐清晰。
他必须要跟朱棣进行一次彻底长谈,解开朱棣的心结,让他重新变成大气的朱棣,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姚广孝留下!
于是从杨思君那离开后,朱高炽立刻叫来姚广孝,告诉他自己要去趟金陵。
姚广孝丝毫不意外,拱手道:“祝世子爷此行顺利。”
随后他又到徐王妃那儿,同样告知此事,徐王妃的反应也没出乎意料,告诫他去到金陵一定要好好听话,不要惹父王生气。
另外早去早回,北平府一摊子事儿等着他。
次日,朱高炽辞别徐王妃与姚广孝,只带一百余人,一人三骑,前往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