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暂时,蒙古人肯定安静。
解决蒙古问题后,朱高炽就面临着下一个棘手问题,即入主紫禁城。
紫禁城在南京,北京的紫禁城是朱棣后来仿照南京的建立。
朱棣入主紫禁城后,面临着重大调整,到时候他就成太子。
当然这仅仅只是明面上的问题,还有更加隐性的问题,比如,成为太子后,该如何掌控这些作坊呢?
太子与皇帝的权利天然是抵触的,两人可以说是天然敌人。
要不是有着一层血缘关系,双方早就撕破脸。
所以,到时候他肯定不能这么肆无忌惮。
朱高炽思前想后,他决定从底层逻辑入手——科学院。
朱高炽下令建立科学院,凡是掌握一定技能的匠人,或者在数学上有天分的人,又或者是国外具有相当能力的工匠或者科学家都可以入选。
这样奇怪的告示,叫人摸不着头脑。
但更加奇怪的,则是这份公告给出的月俸,基层月俸每月五十两,最高每月可达千两,除此外还有养老金。
公告犹如滴入水中的一滴血,引来众多鲨鱼。
仅仅只有四五天时间便有五十多人报名,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拥有数学技能的人,他们非常自信,因为研究数学的人实在太少,根本没几个。
朱高炽对这五十多人进行考核。
最终得到结论,这些人中数学水平最高的也就是到初中水平,这与想象相差甚远。
而工匠则没有人报名。
朱高炽不得不往工厂里发布调令,将几个日常表现十分突出的工匠直接调入科学院。
因此科学院建立之初,仅仅只有二十余人,这其中包含十几名数学家,以及几名工匠。
科学院成立后的第一天,朱高炽就给这些人上课,告诉他们成立科学院的意义。
“科学,什么叫科学?可以理解为这个世界的逻辑,科学就是研究这些逻辑关系的学问。”
他指着外面的天说:“白天走完必然是黑夜,冰可以化成水,水也可以结成冰,木炭可以燃烧,但铁却无法点燃。这些就是所谓的逻辑,你们的任务,就是研究他们之间的逻辑。”
几个工匠都蒙了,这关系该怎么研究?
他们的迷惑并没有逃过朱高炽的眼睛,“你们的任务跟他们不同,你们是研究如何使用知识、逻辑来帮助这个世界。”
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科学院,没人放太多关注,哪怕姚广孝,也不认为朱高炽能够成功。
这个世界就是个大谜团,怎么可能会让人看透呢?
人如果都能看透,那不就成了佛吗?
对于这些人来说,那些数学家还好说,他们掌握有基础数学知识,却因为没有互相成为系统,所以做不出成果。
但朱高炽会教给他们现代数学知识,这些千余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会帮助他们更快了解这个世界的数学本质。
而工匠们则比较麻烦。
朱高炽要做的,是带着他们先搞出来标准化生产,研究目前朱高炽生产的几种大型机械,尽量减少生产误差,改进生产效率。
当然它们也需要学习现代化数学知识。
只是没有那么深而已。
正月二十七日,巴克木被送到北平府,他是被捆着送过来,与其一起过来的,还有格塔娜与周同。
朱高炽接见几人后,责备巴克木,同时对他的命运进行审判:死刑。
格塔娜与周同替他求情,朱高炽道:“判他死刑,是因为他发动战争。你们不必求情。”
“但是你们要记住,他的罪孽与你们无关,我大明不想与任何人为敌,但是却总有人试图从大明身上咬块肉来,这种行为不允许。”
巴克木好似终于悔悟,痛哭流涕:“世子爷求你放过我,我一时糊涂犯下如此错误。”
朱高炽道:“不。你也是个成年人,做错了事就要受到惩罚,这是你应得的。”
巴克木被斩于热闹的集市口,甚至没有等到秋后问斩,格塔娜伤心至极,按照蒙古人习俗收拢尸骨,葬在北平府北,靠近草原的那一侧。
这件事终于结束。
但朱高炽却憋了一股火,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实在说得太正确,等到平定天下,他一定要带人扫荡草原。
有了这段插曲,朱高炽心情并未受影响,他继续推动科学院的建设。
孟善也因此被派往直沽,继续统领水军。
张玉在朱棣麾下立了大功,先登上扬州城头,现在朱棣距离大宝之位仅有一步之遥。
朱高炽拼命组织人手生产大量物资,全部投送至前线,火炮增加至千门之多。
燕军犹如终于武功大成的高手,面对天下敌人,皆不在话下。
实际上燕军的表现确实堪称逆天。
二月初,燕军占领扬州,中旬朱棣便渡过长江,直奔金陵而去。
到三月中,燕军抵达金陵城下。
李景隆果然如历史上的那样,打开金陵城大门,燕军攻入金陵!
历史上的靖难之役,终于至此彻底走完。
接到这个消息,朱高炽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半天没出来,等到他出来,他便命人定桌酒席,把姚广孝、祝荣、周星月以及宁王朱权,全都请过去,大醉一场。
夜里朱高炽醒来,口干舌燥,张瑾瑜急忙给他倒水,伺候他起床洗漱,两人再也睡不着,张瑾瑜道:“夫君,你怎么喝那么多酒。”
朱高炽摆摆手,走到桌前坐下,“瑾瑜,从今往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张瑾瑜奇怪道:“是不一样,你肯定要做太子啦?”
“不,从今往后我们要夹紧尾巴做人,再不能如往日那般自由潇洒。”
张瑾瑜默默给他披上衣服:“别想那么多,爹对我们还是很好。”
朱高炽哈哈大笑:“此事不以爹的意志为转移。”
他揽过张瑾瑜的腰,让她跌入怀里,“从今往后,我也要做更大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