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练,自然他们消耗的物资也多一些,姜汤热水自是不必说。
两个水兵营消耗的木柴抵上整个梁山大寨用的木柴。
如今,也该是他们立功的时候了。
水兵营按原本的编制只有五百人,如今梁山来的人多,实力大增,两个营每营有千人。
步兵营也是如此。
只不过步兵营是辅助战斗,需要从中挑选出能够水战的,因此大体的实力也和官府的数量相当。
众人点起了兵马,便乌泱泱的离开了梁山大寨。
李世民自身的亲兵队如今也已经扩充到了千人。
此战只交给手下人去发挥,他并不亲自操手。
远远的进行督战,看看他们有没有长进。
若真出了意外,自己也能查漏补缺,孙安、吕方、郭盛带人一起冲下去。
但想来是不会有什么意外的。
刚出了梁山大寨,便有人暗戳戳的递过来一张纸条。
李世民看罢,展颜大笑。
却并没有过多的指示,继续领兵前行。
离了梁山,便乘船进入了石碣湖。
石碣湖是个小湖,与梁山泊相连。
水兵营以及步兵营都乘着船只散入了湖中。
阮小二、阮小七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一个冬天的梁山大练兵,他们指挥着手下的士兵训练,虽未曾经过实战,但毕竟组织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又经常有王进,韩世忠讲一些军中故事。李世民时常与他们上课提点。
心中已有了一些兵法韬略。
这石碣湖又是他们的老地盘,地势都熟,一处处芦苇荡,一处处河道,都烂熟于胸。
李世民并未在此处停留,任由阮小二、阮小七他们去布置。
被船只送上了岸,带着手下的亲兵继续南行。
李忠、杨春便在它们的前头。
行了十里,李世民找了个山包,又探寻了一条道路。
山东大体上地势低平,但多有一些丘陵,这样的小山倒也不少见。
刚好可以让李世民藏身,又能于高处遍览战场局势。
李忠和杨春则大喇喇的在那河道边的大道上立了下来。
梁山旗帜一插,士兵们散落四周。
装作一副嚣张又不设防的样子。
李世民看了便随意的向着孙安、郭盛、吕方点评着。
“李忠二人还是太紧张了。想把兵马散出去,变成不设防的样子,却依旧散的不够宽,还是团成一团。”
“若是碰到了用兵的行家,自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紧张与谨慎。但偏偏他们又想装成一副大意的样子,互相矛盾之下,破绽就出现了。”
“如此一来,还不如直接设成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接战之时,只装作硬实力不足,一线溃败便是了。”
李世民说着,身边的三人记在心中。
孙安的天赋最佳,能举一反三。
小温侯和赛仁贵到底只是个赝品,武艺上能有几分的形似,但论及用兵之道,却真的是半点都不如了。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平时在梁山也注意向人讨教。
在李世民的影响下,整个梁山都有一种努力学习的气氛,无论是学武、学兵法、学文化,不学便要落后。
他们虽是新来的,却也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
如今,听李世民有意点拨他们,讲的浅显易懂,也不难理解,虽然亲自上手,可能做的也不怎么好,却也死死的记在心中,只待有机会练一练。
李世民虽看出了李忠他们的问题,但也并没有越俎代包,再下山指点。
指出他们的问题,反而会让他们更加的紧张。
李世民倒也觉得是自己将令出了问题。
选择了李忠他们,是觉得这两个人心思缜密一些,希望他们的演技能好一些,装作佯败,能引敌深入。
但现在看来,他们两个心思缜密,却也心思重,难免会紧张。
还不如将陈达这样的人放在这里。
依照陈达那急躁的性格,必然能放出一个到处都是破绽的阵。
梁山已经张好了口袋,但第一日官兵并没有到达。
等了一天一夜,才见到了官兵的踪影。
手下探子来报,将近八百小船,三千兵马,水陆并进,举着一些旗帜,稀稀拉拉的,距离李忠他们已经不到五里。
想必敌人也已经探得了李忠的动静。
那里也已有探子,飞报团练使黄安。
“前方发现梁山大队人马约有五六百之众。”
黄安闻言冷笑一声,并不将这些人放在心上。
“水洼草寇不识天威,妄想蚍蜉撼树,区区五六百人便敢挡我去路,迅速将其击溃,不得有误。”
他们一行人大张旗鼓,并未掩饰自己行军路线,自然梁山人也该能侦查到。
何况何涛大败之后也往济州府送过信,整个郓城县出了郓城县衙,已经全部沦为梁山的掌控范围。
梁山的人在各大道设卡立旗,这里出现梁山的人实在不足为奇。
“大人,小心有诈。”
两个巡检在一旁相劝。
他们也想不到梁山能拿什么抵抗这三千兵马,只是出于个人义务,要劝一劝。
劝完之后,胜了自己有功,败了自己少罪。
那黄安也丝毫不在意的摆手大笑。
他自然也知道何涛是中了埋伏大败,虽然不知道真假,是不是何涛败了,在推卸责任,但即便是真的,他也不在意。
“我等乘船而来,身后的河道都是刚刚走过,即便有个万一,船桨倒滑,顺着河道而去,来去自如,怕什么有诈!”
济州府虽然准备出来不少船只,但这些船大多都是小船,小船在这河道上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
大手一挥,大队人马出列,一个个士兵持着长矛从船上跳到河岸。
排好了队列,冲着李忠他们杀去。
李忠,杨春对视一眼,也提着兵器,装作一副嚣张的样子准备迎敌。
那官兵大举来攻,来势汹汹。
冲着李忠他们喊道。
“水洼草寇,不识天时,杀官造反,罪不容赦,还不速速投降,留个全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