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的远方,海水稍稍变得蔚蓝,在更远处,有着隐约的灼红天光,辨不清海天的交界,连那不知是朝阳还是夕阳的影子都碎成了水一样的波涛。
“她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吗?”程亮自言自语道。
“这是蓝星?”罗缦君问道。
“从陆地与海洋的比例看,它更像澜沧座β的第三行星,整个表面几乎被水覆盖,这与我们收到的观测照片比较吻合。”
“她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安全到达澜沧座β,沿途不会再有危险了吗?”
“现在的问题是,她是怎么知道的。包括芬苑天体带内的情况。”程亮苦笑道。
“总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罗缦君耸了耸肩,“但愿如她所言,最后这两光年,不会再有什么麻烦了吧?如果澜沧座β也存在着类似芬苑天体带一样的港湾,这应该是一个平静的宙域。”
“两光年,于我们而言,也是要耗费二十多年的时光,加上减速区段和进入澜沧座β的过程,我们的小半辈子,都要在这个已经沉默的飞船上度过。”
程亮望向舷窗之外。
那个画作中全是海水的第三行星还遮蔽在它的恒星的光芒里,两次苏醒前后那些曾经填满心头的疑虑,现在变成了一张轻薄的纸,远远不如堆积在他们面前的时光厚重。
山间秋意寒,临近黄昏时分更甚。
姚静陪着两位学生,在人迹逐渐稀少的后山漫步,似在帮助他们消化看到幻象产生的烦恼。
“它们不是真的,你们的习惯。”夕阳洒下的小路上,姚静总结性地说道。
“姚老师,你好像不怕它们?”秦光问道,“在那个湖边,我觉得您甚至是在欣赏……”
“来自过去的亡灵没什么好怕的。它们真实存在过,于我而言不过是种缅怀……”
姚静抬头望向山坡的远方,这里如今已被茂密的杂木林覆盖。秦光还是察觉了她脸上留下的一丝岁月痕迹。
“其实,我还是挺向往老师和范礼先生所在的那个年代。一百多两百年前,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由于大量科技红利的涌入,社会开放稳定,人的精神面貌和现在很不一样。”
秦光复述着自己的专业课本中的内容,然后继续问道:
“可两百年过去了,当时的人类已经能向露比达星云发射载人飞行器,为何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才能清晰地观测到十光年的天体呢?”
“你懂什么?”方琳不客气地说道,“观测和载人飞行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很正常。就算是现在,你在高原上还能用肉眼看到一万光年外恒星发出的光。这能说明什么?”
“方琳说的没错。但在一百多年前,人类的历史确实出现了一定的衰退。”姚静说道。
“这点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老师作为那个时候的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秦光问道。
“很遗憾,不知道呢。当我苏醒的时候,已经是东元九十五年了。而过去的那段时光,仿佛是时代为了抹去记忆一般,被统称为西元。”姚静缓缓答道。
“东元九十五年,现在是东元一百零一年,我们入学的前两年,老师就在这里了?”方琳有些大惊小怪。
“大概吧。”姚静含含糊糊地说道,望向树林间隙快要落山的夕阳,“时间不早了,我们下山吧。对了,我得请求你们,不要将我和范礼的关系告诉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