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铸的钟都是一个音,延音很长。
然而,曾侯乙编钟却是一钟双音。
它外边的疙瘩枚可以防止编钟的延音,而且还能起到装饰作用。
其一钟双音的原理是,其造型做成了合瓦形钟体,两侧有棱。
而棱是两片瓦状的连接部,是钟体刚性最大的部分,钟体震动时要使棱部进入振动状态需要更大的能量,因此编钟发声时。
棱能对钟声起阻尼作用,加速钟声的衰减。
而且敲击同一编钟的不同部位时,因为棱的阻尼作用不同,其振动模式有很大变化。
这样,就给一钟双音提供了可能。
六十四口编钟单单制成就这么难了,然而,这是一套乐器,要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就更难了!
这就需要制作编钟的匠人很有细心,耐心的调音。
只能是用手工慢慢的打磨,给编钟一点点降音。
由于是一钟双音,所以,要打磨的地方还不止一处。
而且,曾侯乙编钟的正鼓音和侧鼓音误差都要调整到五音分的范围内。
要是打磨多了,那只能再铸一口钟了。
这就是曾侯乙编钟的可贵之处。
经过无数次的调音,甚至失败,从头来过,才成就了这一套,能演奏出来自天庭,动人心魄声音的镇国神器。
全套曾侯乙编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
另外,此套编钟共计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上层3组为钮钟,19件,立柱是圆木;中层3组为甬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甬钟,12件,另有大镈钟1件。
中、下两层的立柱,每层都为三个铜质佩剑武士。
钟架可以拆装。
钟笋、钟钩、钟体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铭记、标音及乐律。
制作起来,十分繁琐,复杂、十分耗费精力。
许远制作曾侯乙编钟,往往是累了,就坐下稍微休息一会,然后,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继续制作,周而复始。
虽然休息,也只是为了全力将曾侯编钟做好,内心没有半分懈怠!
他觉得自己竭尽全力的制作,来自于对那清越,空灵、旷远,天籁之音的向往!
有种痴迷的感觉,就像是三步跪地一朝拜的苦行僧一般,为了心中信仰而朝圣!
他觉得,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自己在制作曾侯乙编钟这一件事上,和古代匠人的心意是相通。
直到第二天天亮,天边泛出鱼肚白,许远才将一套,64口曾侯乙编钟,以及其配饰给做了出来。
此时,他已经累到了极点,走进屋中,径直走到床边,躺了下来,脱了鞋子,倒头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