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县令到国之砥柱

第两百一十章 因时制宜

第199章 因时制宜

普安城的城墙上,参将方汝浩正带着麾下军官们视察城防。

他手下只剩下不足一千的兵力。

他希望自己的到来,能给守城士兵们带来一点点力量。

米鲁手下士兵分守四门,方汝浩尝试去突围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

跟随着他一路从中埋伏杀回来,然后再经历了多次的米鲁手下兵攻城,他手下的士兵们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方汝浩能做的只是加紧巡逻,亲自鼓舞士兵,提升士气。

他知道,士兵们的士气要是泄了,那真的是灭顶之灾。

现在问题在于,方汝浩眼前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米鲁手下兵的进攻。

五千士兵攻打一千人防守的城池,只要守将不出现明显失误,就算是敌军攻一年,都是可以守住的。

何况,米鲁手下兵并不善于攻城,他们更善于野战。

米鲁手下人的攻城器械也并不先进,只是粗暴地用两颗原木造成的攻城梯,并不坚固。

方汝浩又使人应急打造了一批铁叉,在米鲁手下兵攻城的时候,能够及时地用铁叉,将攻城梯推离城墙。

方汝浩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他的粮食不足了。

方汝浩刚回到军营的大帐内,军官们和军需官上报了军粮的情况。

方汝浩看到军需官的脸色十分凝重,便开口问道:“我们的军粮还能坚持多少天?”

军需官回答道:“只剩下五天了。”

军需官的话还不曾说完,下首走出那位名叫马一洪的副千户。

马一洪向方汝浩拜曰:“参将,此法断然不可用啊,士兵们守城体力消耗甚大,如若吃不饱,连守城的力气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让士兵们吃饱,最终会大大打击守城士兵的士气,会让士兵知道我们的粮草已经不济了。”

方汝浩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马一洪说的话,他自然能明白,点头应道:粮草减半之事断不可为。”

思虑了一番,方汝浩又向军需官馆问道:“如若我下令在地内征收粮草,采用粮食补给制,能多撑多少天?”

听到方汝浩的话,军需官面露难色,想了一下,回道:“事实,就算我们采用这样的办法,那也不过是多撑三天。”

这个数目虽然少,但是并没有超出在场军官的心理底线。

因为大家都知道普安城地处边境,常常受到米鲁手下人的劫掠,存粮必然不多,多三天必然也已经是极限了。

方汝浩点点头,又继续对众人道:“不过这也不是一条稳妥的办法,粮食减少了,士兵们也该撑不住了,那放在我面前的,就只有突围一条路了,你们都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下面的军官刚想发言,方汝浩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有些丑话先说在前面,要是谁敢跟我说投降,那我就要他的脑袋。”

刚刚出来劝阻方汝浩的副千户马一洪说道:“我赞成参将的看法,目前我们确实只有突围一条路子,这个事情只能够在这里讨论,还不能泄露出去,以防有内奸,把我们想要突围的事情传出去。”

在场的所有军官都明白马一洪说的别的途径是什么途径,其实说的就是本地的大族们。

因为米鲁手下兵经常往来劫掠,为了保存自家的家族,大族们难免有些你来我往的。

而这小小的县城里,关系盘根错节,他的大族想知道方汝浩的存粮还有多少,其实并不难。

方汝浩点了点头,认同了马一洪的说法。

“马一洪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就两日后的傍晚突围。”

“另外,对于突围方向,伱们有什么想法吗?”

这时,又走出一位名叫聂思源的副千户。

聂思源说道:“其实,我们突围的路子,无非只有向东走一条,否则往北往西往南都是米鲁手下人的势力范围,要是我们从这三个方向走,必然是死路一条。”

有军官却不甚赞同,开口道:“所有的人都猜想到我们会往东突围,因为这样才可以进入朝廷势力的防守范围,夺得一条生路。

但是我们想得到米鲁手下人自然也想得到,我认为不能往东走,应该向南进入北郡,然后再想办法回去。”

方汝浩这次开口了说道:“不用再争辩了,我们往东突围,米鲁手下人全部都是轻兵,另外三个方向也全是米鲁手下的势力范围,我们躲不过那么长距离的截杀。

只有往东突围,然后迅速派出信使,召朝廷势力士兵前来救援,才是一条生路,再无他路可想。”

方汝浩已经发话了,麾下的军官们都不敢与其顶嘴。

看到麾下的军官们并没有什么异议,方汝浩提出了他最后的一个问题:“那我们该如何突围?”

军官们都没有发话,因为方汝浩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谁愿意死?

因为只有在充足的兵力断后,或者有人吸引住了米鲁手下兵的情况下,才能有机会顺利突围,方汝浩这是在找人做这些事情呢。

过了半晌,马一洪站了出来。

“参将对我有知遇之恩,明日傍晚,我愿意率两百士兵往南突围,待我将米鲁手下兵们吸引过来以后,参将可将兵往东突围,必然能顺利撤退。”

马一洪的话语刚说完,聂思源也站了出来道:“光是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怕是力有不逮,亮愿意引三百士兵为参将断后。”

眼前这一幕,说明方汝浩在此地参将部还是很得军队的人心,属下们也愿意为其效死。

方汝浩的眼角有些湿润,看着自己的两员心腹爱将,心里百般不舍。

方汝浩多想说一句,我觉得我还是留下来有诸君共存亡吧。

但是他不能,因为一旦他愿意留了下来,很可能就战死了,这对大明的声望会是非常巨大的打击。

毕竟参将级别的大明官员全都被轻松的杀死,一个不留,那大明到底有多弱了。

更有一个原因,方汝浩担心如若自己战死了,后来的参将不会对此地那么上心,坚决抵御外寇的入侵。

许久,方汝浩才吐出一句话:“此事都怪我指挥不当,中了那米鲁手下人的陷阱啊,才连累诸君跟我走到这一步。”

军官们都默言无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末大寨主
明末大寨主
回到明末,沦为山贼,可山寨屡屡被破,大哥都换了四五位,不断的逃亡生涯,让楚行思绪越发的清晰,看来这是上天在指示我,自己当大哥,争天下。
渤海郡公
皇明天下
皇明天下
重活一世,且看他如何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明末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朱辅焕:权不权的不重要,孤只是听说秦淮河畔有可怜的女子需要孤去拯救……
提篮水怪
大晟第一莽王
大晟第一莽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句话,差不多是所有男人共同的追求。但项庭,却偶然得到了实践的机会!魂穿大晟,他成为了越王世子。坐拥美女万千,执掌权柄无算。一言而决万人生死,一言以定九鼎乾坤!
大鲲鲲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人在水浒,五年猎户的江寒,正在大街散步。忽然头顶窗户打开,落下来一根竹竿。竹竿不偏不倚正巧砸在江寒的头上。“是那个不长眼的……”江寒正要大骂,但看到了撑杆的人儿,顿时惊为天人,“不长眼的小可爱……”窗户内,是个薄衣青衫的俏丽女子,她一头青丝挽在了脑后,:“大哥,奴家一时手滑……”江寒:“请问姑娘芳名?”姑娘俏脸生红:“奴家姓潘……”
干净又卫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原来历史三国后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长达三百七十多年,是我华夏男儿永远的痛,男主重生之东汉末年改变三国激烈程度,抽走文臣武将去异族练兵,铸华夏防火墙,不称霸、广积粮、勤练兵让华夏屹立于世界之巅、民族之林,让华夏文化为世界膜拜和学习,施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兵、纳粮。让农耕文明和华夏可以在环宇熠熠闪光。而是带领志同道合的兄弟驱逐异族(乌桓、南匈奴、三韩、高句丽、扶余、鲜卑诸部以及百越、乌孙、北匈奴、贵
作家MRuK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