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因时制宜
普安城的城墙上,参将方汝浩正带着麾下军官们视察城防。
他手下只剩下不足一千的兵力。
他希望自己的到来,能给守城士兵们带来一点点力量。
米鲁手下士兵分守四门,方汝浩尝试去突围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
跟随着他一路从中埋伏杀回来,然后再经历了多次的米鲁手下兵攻城,他手下的士兵们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方汝浩能做的只是加紧巡逻,亲自鼓舞士兵,提升士气。
他知道,士兵们的士气要是泄了,那真的是灭顶之灾。
现在问题在于,方汝浩眼前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米鲁手下兵的进攻。
五千士兵攻打一千人防守的城池,只要守将不出现明显失误,就算是敌军攻一年,都是可以守住的。
何况,米鲁手下兵并不善于攻城,他们更善于野战。
米鲁手下人的攻城器械也并不先进,只是粗暴地用两颗原木造成的攻城梯,并不坚固。
方汝浩又使人应急打造了一批铁叉,在米鲁手下兵攻城的时候,能够及时地用铁叉,将攻城梯推离城墙。
方汝浩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他的粮食不足了。
方汝浩刚回到军营的大帐内,军官们和军需官上报了军粮的情况。
方汝浩看到军需官的脸色十分凝重,便开口问道:“我们的军粮还能坚持多少天?”
军需官回答道:“只剩下五天了。”
军需官的话还不曾说完,下首走出那位名叫马一洪的副千户。
马一洪向方汝浩拜曰:“参将,此法断然不可用啊,士兵们守城体力消耗甚大,如若吃不饱,连守城的力气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让士兵们吃饱,最终会大大打击守城士兵的士气,会让士兵知道我们的粮草已经不济了。”
方汝浩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马一洪说的话,他自然能明白,点头应道:粮草减半之事断不可为。”
思虑了一番,方汝浩又向军需官馆问道:“如若我下令在地内征收粮草,采用粮食补给制,能多撑多少天?”
听到方汝浩的话,军需官面露难色,想了一下,回道:“事实,就算我们采用这样的办法,那也不过是多撑三天。”
这个数目虽然少,但是并没有超出在场军官的心理底线。
因为大家都知道普安城地处边境,常常受到米鲁手下人的劫掠,存粮必然不多,多三天必然也已经是极限了。
方汝浩点点头,又继续对众人道:“不过这也不是一条稳妥的办法,粮食减少了,士兵们也该撑不住了,那放在我面前的,就只有突围一条路了,你们都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下面的军官刚想发言,方汝浩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有些丑话先说在前面,要是谁敢跟我说投降,那我就要他的脑袋。”
刚刚出来劝阻方汝浩的副千户马一洪说道:“我赞成参将的看法,目前我们确实只有突围一条路子,这个事情只能够在这里讨论,还不能泄露出去,以防有内奸,把我们想要突围的事情传出去。”
在场的所有军官都明白马一洪说的别的途径是什么途径,其实说的就是本地的大族们。
因为米鲁手下兵经常往来劫掠,为了保存自家的家族,大族们难免有些你来我往的。
而这小小的县城里,关系盘根错节,他的大族想知道方汝浩的存粮还有多少,其实并不难。
方汝浩点了点头,认同了马一洪的说法。
“马一洪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就两日后的傍晚突围。”
“另外,对于突围方向,伱们有什么想法吗?”
这时,又走出一位名叫聂思源的副千户。
聂思源说道:“其实,我们突围的路子,无非只有向东走一条,否则往北往西往南都是米鲁手下人的势力范围,要是我们从这三个方向走,必然是死路一条。”
有军官却不甚赞同,开口道:“所有的人都猜想到我们会往东突围,因为这样才可以进入朝廷势力的防守范围,夺得一条生路。
但是我们想得到米鲁手下人自然也想得到,我认为不能往东走,应该向南进入北郡,然后再想办法回去。”
方汝浩这次开口了说道:“不用再争辩了,我们往东突围,米鲁手下人全部都是轻兵,另外三个方向也全是米鲁手下的势力范围,我们躲不过那么长距离的截杀。
只有往东突围,然后迅速派出信使,召朝廷势力士兵前来救援,才是一条生路,再无他路可想。”
方汝浩已经发话了,麾下的军官们都不敢与其顶嘴。
看到麾下的军官们并没有什么异议,方汝浩提出了他最后的一个问题:“那我们该如何突围?”
军官们都没有发话,因为方汝浩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谁愿意死?
因为只有在充足的兵力断后,或者有人吸引住了米鲁手下兵的情况下,才能有机会顺利突围,方汝浩这是在找人做这些事情呢。
过了半晌,马一洪站了出来。
“参将对我有知遇之恩,明日傍晚,我愿意率两百士兵往南突围,待我将米鲁手下兵们吸引过来以后,参将可将兵往东突围,必然能顺利撤退。”
马一洪的话语刚说完,聂思源也站了出来道:“光是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怕是力有不逮,亮愿意引三百士兵为参将断后。”
眼前这一幕,说明方汝浩在此地参将部还是很得军队的人心,属下们也愿意为其效死。
方汝浩的眼角有些湿润,看着自己的两员心腹爱将,心里百般不舍。
方汝浩多想说一句,我觉得我还是留下来有诸君共存亡吧。
但是他不能,因为一旦他愿意留了下来,很可能就战死了,这对大明的声望会是非常巨大的打击。
毕竟参将级别的大明官员全都被轻松的杀死,一个不留,那大明到底有多弱了。
更有一个原因,方汝浩担心如若自己战死了,后来的参将不会对此地那么上心,坚决抵御外寇的入侵。
许久,方汝浩才吐出一句话:“此事都怪我指挥不当,中了那米鲁手下人的陷阱啊,才连累诸君跟我走到这一步。”
军官们都默言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