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怀里又掏出一个本子,给了这些阁老,说,“你们这些想法,赵远松也都已经想到了,这个协议已经在上面了。”
“你们可以拿回去签,签完之后一式两份,有一份还得给人家送回去,还有你们的股份证明也在这里了。”
说着,弘治天子又从怀里掏出了一叠纸,“这是朝廷拥有的股票证明和抵押证明,这些东西也是需要你们用印的,用完印之后,还得给人家赵远松送回去,也是一式两份。”
刘健看着这些东西,就感觉十分稀奇,这些东西样样都搞得很正规,他们也不知道赵远松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能把事情想的那么完善。
其实这些东西搞得正规也好,搞得越正规,他们心里越放心。
只是刘健为难地说道,“陛下。用印倒是可以用印,只是用哪里的印。”
这个东西确实是有些为难,这总不能用阁老的私印,想用陛下的印,陛下肯定也不愿意。
皇帝叹口气,说道,“这些东西,赵远松也考虑过了,你们用户部的印就可以了。”
几个阁老点了点头,用户部的印,他们倒是也能够接受,这个事情眼看着就这样定下来了。
几个阁老对看了一眼,都叹了一口气,他们心里已经猜到,赵远松为什么愿意给朝廷送那么多的银子了。
甚至刘健这些人,已经有了一种要把赵远松调进户部去当侍郎的想法。
以赵远松现在的知府的官职,下一步确实可以升六部中,除了吏部的侍郎了。
吏部的侍郎比较特别,对标的是其他几个部的的尚书。
而吏部的尚书,对标的是内阁大学士,所以赵远松是没有升为吏部侍郎机会的。
他们总觉得,以赵远松的本事,要是想进户部当侍郎的话,朝廷的日子肯定会好过些的。
但是他们想想,又始终都觉得有点难受。
他们还是觉得赵远松有些肆意妄为了,非要进朝廷来,他们的日子也未必有多好受。
朝廷一天之内用完印了,那个协议他们看了很多遍,里面一桩桩一件件,包含了很多他们想到的与没想到的东西。
这协议里面的内容,看起来对两方都是十分平等的,真真正正的在谈生意,完全看不到一个地方官员对朝廷的卑躬屈膝,也看不到一个地方官员对朝廷的奉承。
协议里面有的只有两个字,公平,除此之外,还是他娘的公平。
用完印之后,飞鸽传书是不合适的,朝廷只能够派出信使,专门把协议给赵远松送过去。
只要不走八百里加急,协议送到赵远松那里,也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只不过他们心里突然想了想,半个月之后,那不刚好是赵远松那一个招商会开始的日子,这赵远松是真的算无遗策。
弘治天子回到了后宫,整张脸上都是笑容,连宫女太监看到陛下今天心情不错,心里也跟着开心了起来。
毕竟陛下开心他们就开心,陛下不开心,肯定也能够让他们不开心。
就连皇后都被弘治天子的笑容感染了,变得开心了许多。
因为儿子始终不在身边,张皇后最近的心情并不怎么的好。
弘治天子抓住了皇后的小手,“皇后心里想什么,朕心里清楚,只是皇后对太子的事情,倒是不必太担心。”
“朕看他在泉州府干得还不错,朕一直安插着有人在太子身边,听说我他的军队搞得有声有色的,你知道最难得的是什么吗?”
张皇后哪怕听到一点来自太子的消息都十分上心,如今听到弘治天子这样说,连忙追问,“太子遇到什么事情?”
弘治天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倒是也没有什么大事,但是太子现在跟以前,有了很多的不一样。”
“他现在还在学着如何统筹兵马的粮草后勤,最主要是朕听说了一个事情,现在太子每一天坚持读一个时辰的书,主要是读史,已经坚持了快两个月了。”
“当时太子第一天开始读史之后的时候,太监们心里还有些忐忑,觉得太子未必能够坚持下来,所以一直没有上报,结果太子一下坚持就坚持了半个月,他们才敢上报。”
“直到现在,太子还是在坚持,他已经坚持了快两个月的时间了。”
张皇后听到这句话,心里面还是惊喜,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追求上进的。
她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说道,“这些狗东西也是懒散的,知道太子有什么消息,就该赶紧给我们写信回来向我们禀报,怎么都过了那么久才向我们禀报?我看他们也是皮痒了,该惩处一番了。”
弘治天子倒是没说什么,其实他那些太监早就上报了消息,到现在已经过了快一个半月了,只是他自己没有把这些消息告诉张皇后而已。
他原本也不相信朱厚照能够坚持下来,谁知道朱厚照真的能够坚持下来了。
虽然读的不是四书五经,但是将来要当皇帝的人,本来就不需要读多少的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这个东西是用来教化世人的,并不是用来教化皇帝的,相反读史才是真正有用的。
唐太宗说的那三句话十分有道理,当统治者就是要明白古人的故事,才能够有躲避古人犯下的错,读史这种才是皇帝真正该读的书。
朱厚照可以说是走到了一条正道上。
张皇后也有些好奇,“太子这读史也就读史了,不过太子是怎么有突然有这个想法的?”
太子是什么尿性,张皇后难道还不清楚嘛。
弘治天子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说道,“这个事情的功劳就在赵远松身上。”
“据太监的禀报,有一天跟赵远松在城墙上,跟太子聊了很多很多,太子回来之后就突然说要读史,说是赵远松跟他说的,以史为镜,方能知兴替得失。”
“他以前也是只想带兵打仗,不管后勤,他现在也知道统筹全局了,这些都是赵远松的功劳。”
“朕觉得赵远松已经有资格当太子的老师了,只可惜他太过年轻,他虽然实际上当了太子之师,朕却不能给他名分,否则朝廷上的那些老臣心里该不满了。”
“他赵远松也不过区区的一个同进士出身,朝廷上那些大臣至少也是个进士出身,甚至还有一些是一甲出身,赵远松跟他们差得还是太远。”
“朕要是任命赵远松为太子的老师,只怕会容易为赵远松惹来麻烦,他这份功劳正直能够放在心中,以后再慢慢回报他就是了。”
张皇后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她一直对赵远松的印象都很好,说道,赵远松那孩子干的也确实是不错,有他在太子的身边,太子确实长进步不少。”
“要是将来太子回了京,也可以把他调到太子身边,当个伴读那也是极好的,至于老师的名分,将来等赵远松积攒几年资历,再给他提拔起来也未尝不可。”
弘治天子倒是摇了摇头,他明面上当然不可能去反对张皇后的话,但是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无论怎么样,他也不可能只让赵远松去当区区一个太子伴读,这展现不出赵远松的才华。
只有让赵远松拼命的为朝廷,为他挣银子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天子也听说了,赵远松在造船,还造海船。
他们听说赵远松拿出了的图纸,船上的建筑都非常的少。
天子也找工部的官员问过,工部的官员回话,船上建筑少,就可以减少风吹带来的影响,越过风暴的能力就越大,这些船是能够深海航行的。
一听工部的官员这样说,天子心里马上就明白了,赵远松恐怕对于跑路的事情,一直还念念不忘。
这让弘治天子心里产生了几分危机感,他心里面已经有了个想法,故意在张皇后面前叹了口气,说道,“朕是打算重用赵远松的,可是朝廷上有些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