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县令到国之砥柱

第一百一十二章 给赵远松封个爵

“真是好大的胆子,他也不怕他的功劳被人拦截下来了。”

“我们还是先去查一查,看一看他这份功劳到底是否真实吧。”

“你别搞出了什么幺蛾子来,随便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了一伙人,就说是叛军。”

“至于那四套铠甲,我看按上面那坑坑洼洼的,竟然还有铁锈的,说不好是从土里刚挖出来的。”

他不敢说这些铠甲赵远松制造的,因为这个铠甲一看起来,就是上了年份的东西。

另外,私制铠甲,这是杀头的罪过,超过三套铠甲,就可以全家齐齐整整的。

他不敢用这个理由污蔑赵远松。

只怕这个事情是真,他自己都得受污蔑官员的反噬。

若是如此,他自己的罪过是绝对不会轻的。

只看刘健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事情倒是不必再去查了,将来绝对不可能是假的。”

“这奏疏上面说了,赵远松说打这仗的时候,当时寿宁侯和萧公公的心腹太监也在。”

“这寿宁侯是什么人,你们心里可清楚,这就是陛下说假扮的。

“陛下这个人,我们还是懂的,他绝对不会帮别人做那种弄虚作假的事情。”

“既然陛下都说有,那这个事情铁定是有,这是不用争议的。”

“这份奏疏,还是那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送过来的。”

“我们虽然不怕那牟斌,但是倒也没有必要得罪他。”

“他在我们大明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里面,都算是比较老实的一个了,我们非要把他给逼急了,让他仇视我们,那也没有什么好处。”

丘濬看到那边的李东阳还是有点不乐意,又劝诫他,说道:“李阁老也不必如此灰心丧气,你大可放心的想想,这个事情已经不算是小事情了,将来史书上会如何记载此事?”

李东阳听到这话也若有所思,看着邱濬,说道,“丘阁老的意思是,这个事情关系到陛下的身后名?”

丘濬也是点了点头,“陛下当时可是在现场的,这可就算是御驾亲征了。”

“这仗虽然是赵远松打的,但是哪有帝皇先自打仗的。”

“他能允许赵远松打的这场战争,那就已经足够了,将来史书上只会写着,陛下御驾亲征,指挥鹿邑知县赵远松剿灭了一支叛军。”

“我们如果压低赵远松的功劳,那岂不是动陛下的功劳?”

“想必陛下也是想得清楚的,这里面的水很深,他肯帮那赵远松把俘虏带进京,还让牟斌这个锦衣卫区指挥使亲自把人带过来,这不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吗?”

“哪有皇帝不好大喜功的?咱们陛下终究是个凡人,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这些人还是不要败了他的兴致为好。”

说到这里,李东阳终于被说动了,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够这样干了。”

刘健倒是有一些为难,说道:“既然如此,那这赵远松的知县是当不了了。”

丘濬一听到这话,眼睛亮了起来,“是啊,赵远松这功劳不小,如果真确定下来了的话,这些赵远松岂不是要离开鹿邑县?”

李东阳的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他有学生,也有一些后辈子弟。

之前他们想搞事情,把这赵远松调到别的地方去,把自己的学生给安插上,结果事情没办成,还折了个学生进去。

这一次可不一样了,这一次是赵远松自己立下的功劳,他说是一支叛军,那就是一支叛军,这绝对不会有假的。

这四套铠甲都在这里了,还有那些俘虏,还有那些人头,哪一个做得了手脚?

铁证如山了!

李东阳咬了咬牙,说,“刚才我也都去看过了,俘虏确实都是一些壮年男子。”

“那首领也招了供,只求我们不要把他送到锦衣卫去,这样一来,这个事情铁定是真的。”

“就更不要说,那还有陛下在了,我建议立刻给赵远松论功。”

丘濬和刘健斜眼一瞥,李东阳想的是什么情事情,他们心里很清楚。

刚才那李东阳还不情不愿的,不愿意承认赵远松的功劳,只因上一次,赵远松无意中坑了他一把。

可是现在一说起,这赵远松很有可能调任到别的地方去,这厮就像跟狗抢屎一样。

大家都是内阁大学士,如果不造反的话,他们这些关系做到头了,李东阳的这个做派,的确让他们都有点看不起。

最主要是,他们两个其实也有学生,他们也有子弟,谁不知道那鹿邑县是一块宝地。

这么一块宝地,凭什么就得给你李东阳,不能给他们的学生。

李东阳有点头痛,“赵远松这一次剿灭了一支叛军,至少升任知府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我们去哪里找个合适的地方,好给他当知府?”

其他两人也听了这话,也是有些为难。

这地方不合适也不行,但合适的地方都有合适的人了。

可是要调到偏僻的地方去,那又是真正的不合适,因为鹿邑县本来就在中原,土地相对肥沃,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那赵远松又是同进士出身,他并不是举人和秀才能比的。

他这个出身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已经落于浊流了。

那些举人或者秀才当的官,注定要到穷乡僻壤去的。

可赵远松是有大不同的。

因为,又不能让他去穷苦地方。

一时半会儿之间,倒把几人整纠结了起来。

“知府已经是五品官了,我们只能给陛下的建议。也不能代替陛下决定,还是先选几个地方,交由陛下,让陛下去选吧。”

突然,那边的丘濬嘴角一撇,说道,“这个小子剿灭了叛军,这可是军功了。”

听到这话,李东阳和刘健看了一眼丘濬,心里一动。

这丘濬平时看起来老老实实的,想不到做事那么狠。

刘健摇头,说道:“这恐怕不容易,知府也未必不能打仗。”

“他毕竟不是将领,此策实在是有些难了。”

“再者,这两百多人的叛军,含水量也实在太高了一点,这样说出去,那也见不得人的。”

丘濬的话刚才话都没说完,但是李东阳和刘健已经明白了。

丘濬是想说,既然这个功劳已经是个军功,那如果让陛下封个爵位给赵远松呢?

赵远松被封了爵位后,那就是勋贵了,就不能当地方文官了,就要调离地方,要不就去军中任职,要不就回家混吃等死。

这实际上是一条一石二鸟的妙计。

一来,这策直接把赵远松都给调走,鹿邑县知县的位置就可以空出来了。

二来,他也不用费脑子,考虑把赵远松调去哪里了。

只是这刘健说得也有道理,虽说对面是叛军,但是这次叛军的规模实在太小,就两百多人。

赵远松虽然将他们灭了,但就他这份功劳,还想要封爵,怕是有点难的。

大明朝可没有什么子爵男爵的,大明朝最低都是个伯爵。

赵远松就立这一点功劳,想要封个伯爵。他们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妥贴。

可是这丘濬又再次提醒他,“这可未必呀,根据奏疏里面的说法,那鹿邑县可不止一股流寇,还有另外的几支流寇,等到这些流寇被剿灭,那不就有七八百人了吗?

刘健还是皱着眉头,始终觉得不靠谱,说,“只是根据奏疏上说,这几支流寇可是没有什么联系的。”

“他们各自为战,打完各回各家,能被称为叛军的,只有两百多人的这一支。”

丘濬一摆手,“那可未必,同一时间冒出来的几支流寇,岂能没有联系?”

“我看他们就吭哧一气,同流合污,一样的货色。”。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末大寨主
明末大寨主
回到明末,沦为山贼,可山寨屡屡被破,大哥都换了四五位,不断的逃亡生涯,让楚行思绪越发的清晰,看来这是上天在指示我,自己当大哥,争天下。
渤海郡公
皇明天下
皇明天下
重活一世,且看他如何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明末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朱辅焕:权不权的不重要,孤只是听说秦淮河畔有可怜的女子需要孤去拯救……
提篮水怪
大晟第一莽王
大晟第一莽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句话,差不多是所有男人共同的追求。但项庭,却偶然得到了实践的机会!魂穿大晟,他成为了越王世子。坐拥美女万千,执掌权柄无算。一言而决万人生死,一言以定九鼎乾坤!
大鲲鲲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人在水浒,五年猎户的江寒,正在大街散步。忽然头顶窗户打开,落下来一根竹竿。竹竿不偏不倚正巧砸在江寒的头上。“是那个不长眼的……”江寒正要大骂,但看到了撑杆的人儿,顿时惊为天人,“不长眼的小可爱……”窗户内,是个薄衣青衫的俏丽女子,她一头青丝挽在了脑后,:“大哥,奴家一时手滑……”江寒:“请问姑娘芳名?”姑娘俏脸生红:“奴家姓潘……”
干净又卫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原来历史三国后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长达三百七十多年,是我华夏男儿永远的痛,男主重生之东汉末年改变三国激烈程度,抽走文臣武将去异族练兵,铸华夏防火墙,不称霸、广积粮、勤练兵让华夏屹立于世界之巅、民族之林,让华夏文化为世界膜拜和学习,施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兵、纳粮。让农耕文明和华夏可以在环宇熠熠闪光。而是带领志同道合的兄弟驱逐异族(乌桓、南匈奴、三韩、高句丽、扶余、鲜卑诸部以及百越、乌孙、北匈奴、贵
作家MRuK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