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金波的主意
金波一副“你快来问俄呀”的好笑模样,像极了做了好事等待大红花奖励的幼儿园小朋友,充满了纯真的期待。
然而,成人世界复杂滴很。
事不如意是人生常态。
田晓霞嫌弃他刚才嘴贱,故意对少平说道:“资料里面的事,有些看不太懂,你来讲下,俄今晚打算改出来。”
“正好俄也有事要给你说……”
两人说着,竟自顾自朝桌子走去,拉开架势,似乎真的要研究资料了。
金波独自被晾在了炕桌旁,自斟自饮,无处话凄凉,连吃食也不香了。
没办法,谁叫他人少呢。
“唉,俄投降!”
“说啥投不投降的,晓霞,金波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咱陪陪他?”
“也好,虽然嘴巴臭了一些,但谁叫俄一向宽宏大量呢。”
金波这次实习,是去了省农业研究所,那里有一个种子基地。
以前的日子里,少杰跟他们在一起时,言谈话语间灌输过不少东西。
他们都知道,种子、化肥、农药等三样东西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若是这三样出了问题,对农业的危害性之巨之烈。
因为一切农业生产都跟农时相关,错过了就错过了,只能等明年。
而且,真假之说,农民是无法甄别的,只有事后才会知道。
所以,只要出问题就是一年白干。
甚至连追责都不可能。
一来滞后,时过境迁,买家不好找;二来力孤,农家势单,追责能力有限,只能依赖第三方;三者农业生产影响因素多样,很难鉴定责任。
在这种情形下,若是卖家一力推诿,用少杰的话讲,“维权相当困难”。
他们闻听都是将信将疑的。
因为这时虽然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但造假是不可能有的。
比如去国营食堂吃饭。
虽然服务员不冷不热,爱搭不理,但说牛肉就是牛肉,不会用马肉充数。
一碗面说里面有四两,肯定有四两面,不会缺斤少两。
更不用说种子、化肥了。
虽然对孙少杰说的“造假”之说不甚相信,但毕竟记在了心里。
一到事情里,就会不由得产生相关联想,在种子基地的展厅里,商学院上学快两年办的金波突发奇想,琢磨出了一个主意。
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做。
不论鉴别也好,维权也罢,对于专业的组织不存在障碍。
既然农民没能力,那供销社呢?
联系所学,在营销学里,供销社就是一个特殊的中间商。
说它特殊,就特殊在国家背景。
说它特殊,就特殊在他的定位,是农民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农民自己人。
这就好办了。
在县城建立一家农资综合商场,所有种子、农药、化肥……等等全部摆出来卖,农民进去自选自购。
所有质量问题商场全包。
不但事前检验,还可以事后追责,这不就杜绝假货了嘛。
到时候在各公社都开分店,只展售购买频率高的商品,同时承担县城总店订单的配送事宜。
若是再加上农技站的售后服务,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销售服务系统。
当金波说完之后,孙少平和晓霞虽然听不太懂,但也不明觉厉。
反正,大加赞赏一回是少不了的。
田晓霞问:“你写成东西了吗?不会只是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