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国家要发展,咱底子又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不这样做又能如何?你刚也说了,无工不富,但发展工业是不是要买设备?买设备是不是要钱?可钱从哪里来?”
“俄也没说不应该啊,但若是既能吃饱肚子,还能维持集体经济呢?”
高老一下子精神了。
他敏捷如年轻人,探身抓住少杰胳膊,急切的问:“甚意思?说个明白。”
孙少杰知道,这些老一辈的人,是不愿看到辛苦奋斗半生的东西被一朝倾覆的,若是有希望,拼命也要留住。
所以,他不再隐瞒,把准备许久的东西,合盘托出。
明枪明炮,言辞犀利,无一遮掩。
“农业集体生产模式有其优势。
既然被组织起来了,那就利用好,时东时西大转折,累死后面跟跑的。
至于说吃不饱肚子的锅,不能由它,至少不能全由它来背。
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刨除支援国家建设因素,这里面还有干部经济问题,也有政策原因。
比如说,上面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太大了。
不懂农业,全部照搬工业生产那一套来管理农业,管理农村,管理农民。
每个村庄就是一个车间,生产队长就是车间主任,农民就是车间里的工人,哈哈,您说可笑不可笑?
工厂生产是流水线,这边进原料,那边就出成品,立竿见影,可农业呢?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是有自然规律的,自然规律不可违,主义管不了它。
农民完成每轮生产,需要差不多半年时间,这里面会产生多少变化?
没有人知道。
所以,正视农业集体生产的优势与弊端,扬长避短才是正确做法。吃饱肚子有很多方法,不一定非要分地。
若是贸然分了,以后再想合起来,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没有大家长的威望,缺少历史条件,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再有合起来的机会。
更不用说,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其天然弊端。
若是全分了地,用不了二十年,农村就会彻底成为城市附庸,全毁了。
他本来可以发挥更大价值的……”
高老沉默了。
良久之后,出声道:“继续说。”
“您老也看到了,原西县这两年的变化,得益于青贮,既使农机厂那些机器,多也是为此服务的。
但青贮是什么呢?是副业。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副业。
他们本身就是一条产业链,千百年以来,农林牧副渔,各有侧重,百业兴旺,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大循环。
城市有垃圾,工厂有废料,您老可曾在农村见到过垃圾和废料?
没有!
废料都被再利用,垃圾全部变成了粪肥!如此完美的生产体系,破坏了岂不可惜?”
“那你的主意呢?”
“这是主意吗?这是战略!”
“不想让俄动手,就爽快一点。”
“好嘞!”对这样的人认怂不算怂。
“分地!但不全分!”
“详细点。”
“减少干预,保持生产队建制不变,允许自主发展,允许生产队灵活安排各项生产任务……”
“酌情扩大自留地,同时,留下大块耕地,真正推行机械化大生产。
具体到黄原,就是分掉全部的小块山地和梯田作为农民自留地,留下川道和塬上的大块耕地,推行机械化。”
“集体财产透明化。允许村民自治,有权定期审核村里各项集体财产和开支,有权随时罢免不合格干部,有权自主选举他们认为合适的村干部。”
“放开副业,允许生产队因地制宜,自主发展副业;放开农村百业,允许农民农闲时自主经营各项副业。”
“允许生产队在供销社支持下,办理和农业相关的各种形式的集体企业。
允许……”
全部说完,孙少杰递上一本小册子,“都在这里了,您老看看。”
高老伸手接过,却没有打开,反而放回身前的桌面上,以手点指。
“你这是想让俄上书?”
孙少杰突地觉得后脊背发凉,有种要被敲竹杠的感觉。
“您老看着办呗。”
“是吗?那俄当小说读好了。”说罢起身,揣起小册子就走。
“啊……那个……原酒还剩小半坛……”
“事关重大,要费不少力气不说,还不一定会成功。”
“俄先给!成不成功没关系的,您老尽力就行。”
“唉,涉及到的相关人太多了,还要搭上不少人情……”
“您老不要过分啊……好吧,以后俄再想办法,全国各地跑跑,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药引什么的……”
“噢……那就……却之不恭了,只是这事情吧,尽人事……”
“拿下黄原做试点就可以,真要困难,用原西做试点也行,俄不挑。”
“那好吧,俄试试。”
老爷子说完,拿起桌上没喝完的那半瓶加料的酒,伸手递给早等在一旁的警卫员。
“拿着,好东西啊!别摔了。”
然后又对孙少杰说道:“那‘半坛子’快点送来啊,还有,调好的那些也别忘了。
答应过的事,不能说了不算。”
感情,人家压根不认为他只有那点。
土匪呀!
孙少杰望着远去的背影,伸手拭额,悄悄抹了一把汗。
老家伙太难搞了!
他只不过是良心发现,想做点好事而已,咋就这么难呢?
天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红霞一片。
太阳快要出来了。
“俄要出狱!”孙少杰大喊。
“天都亮逑了,还出狱,主任说过了,随时可以滚。”
暗夜里,不知何处传来一个声音……
Ps:147章放出来了,大家可以回头看看,事关孙少杰转变,有上下衔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