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麦突然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先是这“鹿鸣”,就让人想到《诗经·小雅》里的首篇诗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池麦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会想到文人雅集。
新媒体时代,国潮兴起,她看到过很多的文人雅集类型的小视频,但是她总觉得那是附庸风雅:
几个人穿着古装,玩琴棋书画,一个姑娘在那慢悠悠地煮茶。
每每看到这类视频,池麦就会觉得不伦不类。
首先中国的文人雅集,不只是琴棋书画,朝代更迭,比如唐朝煎茶、宋朝点茶这些,那些拍小视频的人是完全不懂的。
他们就知道起个火堆煮个茶,或者拿着盖碗泡个茶。
男的留长发挽个髻,女的戴一些假发头饰,随便穿个汉服,就敢说自己在追随魏晋风流。
殊不知,这煎茶全是茶汤糊糊,并没多好喝。
点茶就更难了,没有建盏,没有上好的白茶,是做不出咬盏的效果的。
池麦想,这找山水找树挂画的功夫都有了,怎么就不看看自己的那套行头是不是魏晋的福制,学学煎茶点茶的工艺再拍呢。
现在,真的越来越多地人都在喊复兴中华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愈发地离谱。
随随便便学个皮毛,就敢去申请非遗传承人,什么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级别上来了,水准下去了。
池麦刚毕业那会儿,互联网刚和非遗扯上点关系,那时候她满脑子都被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感动,现在她却看到了满眼的利欲熏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