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李文文心里一酸,不管多少岁,在这个时代,她仿佛孤身一人,父母不是属于自己的父母,没办法太过亲近。
兄弟姐妹也是原来的李文文拥有的,朋友虽然是自己结交的,但是大家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没办法像十来岁的小孩那样把友谊看得很重要,大家都更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家庭上。
尤其是王玲玲有了孩子,孩子就变成了她心里的第一位,李文文有些烦恼也没办法倾诉,毕竟在外人眼里她已经足够幸福,不用伺候公婆,也没有孩子需要照顾,张国安还会承担家务。
李文文看似外向大方,其实有些被动,多年来熟悉的朋友也就王玲玲一人,新认识的林雪也没办法倾诉心事,好像成年的友谊就是这样,没办法太过亲密。
而爱情,张国安是一个很内敛的性格,不会很明显的说爱,两个人确实很脉脉温情,李文文能感受到爱。
但是中国人就是这样,最亲近的人反而没办法坦然说爱,即使最亲密时刻,也只能说些日常的,“来吃饭吧”这样的话。
这次张国安突然说出这样的话,让李文文有些心酸,其实张国安做的已经足够多,他一边需要忙着自己学校的事情,每个月还得回去处理家电厂的事情,再看看二老。
李文文来省城几个月,也就回去过两三次,这样想来还真有些汗颜,出门以后好像真把家庭放在了身外。
“国安哥,你也辛苦了,我就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自己能处理,没想太多。”李文文坐下时候张国安用筷子夹了一些菜放到了李文文碗里。
李文文看到时候有些感动,她最爱吃的豆角肉丝,不管什么时候,家里饭桌上总会有她喜欢的菜。
没有孩子的夫妇本就会比其他人更亲密一些,两人互相依靠,李文文现在也意识到她瞒着这些伤害了张国安。
换位思考,如果瞒着事情的是张国安,她也会很生气,夫妻间,坦诚是很基础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文文也没有了忐忑,大家总归是第一次面对一些事情,犯错了不要紧,及时改正就好,张国安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
夫妻两人解开了最近的隔阂,李文文开始在饭桌上讲起最近发生的事情,将一切都完完整整的讲了出来。
张国安也不觉得对方唠叨,耐心的倾听,有些地方还会问一两句,李文文越讲越多,甚至讲到了和罗梦的矛盾。
讲完李文文就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已经二十五六的人,居然还像个孩子一样,给家长讲述自己和其他人的矛盾。
张国安却像无数次正常的倾听一样,客观的讲出自己的看法,他虽然没在大学待过,但是工厂的事情比大学还复杂。
尤其是做了几年厂长,当时坐上副厂长是机缘巧合的结果,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家电厂,认为凉城就那么小的空间,又都是些农民,能有什么市场,白费功夫。
张国安自己把这条线组建起来,向外地的家电厂取经,开始只是接一些对方厂里的小零活,后来开始自己建造一些家电,慢慢自己厂里有了自己的特色,把农用小家电做出了自己的品牌。
等到这步时候,有些人就坐不住了,不管是什么时候,财帛动人心,家电厂默默无闻时候自然没人惦记。
现在做出了成绩,肯定大家都在惦记,想要摘桃子,毕竟整体的框架张国安已经搭建起来了,只剩下送上门的功劳了。
可惜张国安看着正直老实,但是骨子里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不然就不会和李文文在一起,这么多年不顾他人流言的生活着。
有时候李文文也怀疑是不是对方才是重生的那个,不然怎么能那么特别,和这个时代的所有男人都不一样。
转念又想到总理那些伟人,李文文就放下心来,大抵经历过生死的人,总会比其他人能看穿一些事情,心思不会全部放在传宗接代这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