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第6章 告诉太子,咱想出去喝酒了

“既然知道了陛下的意思,那就有了应对办法了。”

胡惟庸如获至宝,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

诚意伯府。

刘伯温回去之后,便一直心事重重。

因为他觉得,今天的陛下,有大不同。

“奇哉!奇哉!”

“陛下的进步,何其神速也!”

他心中回想着今天陛下所教道理:

兼并永远无法解决,只有以此为前提,方可再考虑解决兼并。

此等充满哲思的言语,堪破千古,震撼人心。

刘伯温觉得,陛下能有此变化,只有两个解释。

一,陛下真的是顿悟了。

二,陛下遇到了高人。

而且,后者应该更有可能!!

“难道,陛下真的受到了某位高人的指点?”

“会是谁呢?”

“难道,宋濂、叶琛他们又给陛下推荐隐居的人才了?或者,是天界寺的某位高僧?!”

“如果真的此行高人,我怎么会不知?”

刘伯温一时想不明白。

在他的交友圈中,觉得没有一个人会有这种觉悟,就算有,也不敢和朱元璋直说。

如果真有那样的人,不管是才华还是胆识,都让刘伯温敬佩。

但刘伯温觉得,这样的人,大明是不允许存在的。

“也罢,可能是陛下的灵光乍现罢。”

“还是得先把陛下的问题给解决了。”

……

翌日拂晓。

静心殿中。

朱元璋刚刚醒来,来不及吃饭,就让太监把奏折给抱了过来。

直接在床前批改起来。

而刘伯温三人的奏折,也纷纷呈了上来。

李善长和胡惟庸所讲的,依然还是老生常谈的东西。

无非就是厘清田亩、均分土地。

当然,着重讲了打压富商士族、带领富绅为前线捐款之事。

而且还要顺便搞一些明争暗斗。

“臣胡惟庸建议,应当继续瓜分富商土地,尤其是江南、浙东那些富商。”

“臣李善长启奏,制定法律,兼并者,从严处理。”

浙东,那是刘伯温的势力范围。

李善长胡惟庸借着这个机会地,还要打压刘伯温。

“臣刘伯温进谏,自古以来,天下都是征收人头税。”

“以至于王朝后期,天下生民占据一成的土地,却要承担九成的税赋,被逼起义。”

“臣大胆请奏,花三年的时间,厘清田亩,将人头税,改为田地税。”

“从此之后,地多的多交税,地少的少交税,无地的不交税,土地兼并速度,自然也会减缓。”

刘伯温的这封建议,相当惊世骇俗。

这是昨天夜里,他深受陛下的启发,才连夜苦思冥想出来的改革。

朱元璋看着这个奏折,双手都在发抖。

确实是打破了以前的思维惯性。

彻底改变了收税的方式。

但是。

地多的多交税?

谁的地多?当然是勋贵百官!!

这种收法,能收的上来?

想要推行下去,怕是又要一波大清洗啊。

刘伯温你快退休了,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也不考虑考虑这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不行,全都不行。”

这三人的建议,正好是上中下三策。

也许是预期太高,朱元璋对三人的建议,都不满意。

马上又让太监去东宫找朱标。

“告诉太子,咱想出去喝酒了!!”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回乡路上的大学张洛,意外穿越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家乡镇海卫。在这个时代遭遇了倭寇泛滥,卫所变革,还意外娶了个漂亮老婆。朝堂上党争四起,仙君无道,整个大明外强中干。这是个烽火四起的年代,也是巨大变革的前夕。携带着休闲系统的张洛,在镇海卫过着悠哉惬意的小日子,他又是否可以在这个时代掀起大风大浪?
孝明帝
穿越之武逆
穿越之武逆
肖文意外穿越景国,历史从秦朝偏离了轨迹。天佑5年肖文父亲被害死在大牢,肖文被迫离开京城。几年后,肖文携大功再次进京,看他如何成为反派,斗倒当今皇帝。在皇帝死前他才明白被人算计,为救人而交出所有财产,再次被逼离京。看男主如何再次东山再起,叱咤风云!如果上天不公,那就改天换地。我:肖文!愿被世人唾弃,也要闯出个朗朗乾坤!向悦亭:“放弃我吧!来世我再还你一生。”周青莹:“你若成魔,我愿永入魔道,誓死相随
雨秋叶
红楼之环兄弟
红楼之环兄弟
一梦入红楼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庶子可以改变既定的命运吗?
狗二呆
三国:从小兵到权臣
三国:从小兵到权臣
[无系统+轻松+搞笑+日常]赵云是我大哥!张飞抢着传授我绝学!诸葛亮要我认他为师!华佗也要我认他为师!庞统是我互坑挚友!太史慈、曲阿小将是我结拜兄弟!孙尚香被我截胡,我劝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早日与我成婚、早早生娃了事。她不肯,非要拿我当跳板,与我貌合神离……
一重两重云
再造汉明
再造汉明
21世纪的建筑工程师刘云龙穿越到了1640年的明朝,此时后金已反叛建立了大清,李自成、张献忠在陕西、河南、安徽等地四处作乱,大明境内水灾、旱灾、蝗灾、鼠疫又持续轮番肆虐,朝廷官僚集团腐败透顶,明军已不堪征战,朝廷已摇摇欲坠。为挽救大明,刘云龙利用自己来自后世的科技知识,踏踏实实发展冶金工业、化工工业、机械工业,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建立了有雄厚财力的大华集团公司,组建保安队,在清军南下后,刘云龙率领保
曲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