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
太白酒楼。
“父亲,这边。”
在朱标的引领之下,很快把朱元璋给带到了酒楼的后门。
“老大,你这是何意?咱进酒楼,可从来是从正门进去!”
看到仄逼的后门,朱元璋有些难以接受。
“父亲!我让人打探过了,老四和周羽一直正门外乞讨,赶都赶不走。”
“咱们要是从正门进了,怕是会让老四认出来。”
朱标也低下头,十分地惭愧。
让九五至尊从后门进入,确实是不符礼仪。
但若是想偷听老四那小崽子到底在谈什么,也就只有如此了。
“行吧!”
“为了老四这孩子,咱先忍了!”
朱元璋艰难地天下心中的怨气。
想到因为那个周羽,自己才不得不从后门进入,朱元璋对他的恨意更加弥漫开来。
“咱在这放下这句话!”
“咱只要听到周羽口中,有任何大逆不道的话,咱会立刻出来砍了他!!”
朱元璋又是放下狠话道。
“父亲!您放心!只要周羽敢有任何不敬,我也会立马让锦衣卫动手的。”
朱标也点点头。
接着,二人就进了酒楼。
他们选择了一个二楼的包间,窗户下面,正好是周羽行乞的地盘。
所以正好可以听到二人的谈话。
他们给了小二一些小费,不让任何人进来打扰。
便开始竖起了耳朵,听下面二人的谈话。
“小四,咱讲到什么地方了?”
“周先生,上次您讲,历史周期律!自秦汉以降,似乎所有朝代,都不超过四百年。”
“哦对!那咱,就接着讲历史周期律。”
“自秦兼并天下,统一不过十五年,大汉四百年,大唐二百八十九年,两宋三百一十九年,元庭九十八年……”
“大一统的王朝,最多不超过四百年。”
“三四百年,似乎已经是一个王朝的极限了,何也?”
周羽拿着一个烤鸡腿摇着,像是拿着纸扇一般。
莫名有一种儒雅的气质。
说完之后,他便把这个问题,抛向了朱棣。
“依学生看!是他们后期的君王,失了德行,倒行逆施!汉灵帝、唐僖宗、宋徽宗,不都是一个德行吗?!”
朱棣当即恨然道。
虽然他不喜读儒家经典,但是身外于这个时代,他也难免在这样去想。
“非也!”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即便是刘邦接手汉末、李世民重生唐末,怕是也难以续命。”
周羽摇摇头说道。
接着倒是直接揭晓了答案。
“真正的原因,是土地的兼并。”
“当然,其背后,还有着生产方式、天气等各地叠加的原因。”
“今天,我倒是可以和你讲讲土地兼并的问题。”
“土地兼并?”
朱棣觉得这个词有些熟悉,但是又不太明白。
“大多数统一王朝的土地,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断。”
“第一,王朝初期,百废待兴,耕者有其田,休养生息,国家的产粮水平、百姓的粮食,在不断地增加,也会觉得努力有所得。”
“第二,到了中期,地主开始不断地涌现,他们开始兼并百姓的土地,同时,他们也有更加先进的耕种方式,产粮水平,依然在增加,虽然地主贪婪,但是百姓依然有所得。”
“第三,中后期,产粮水平几乎已经到了极限,但是地主的贪婪欲望是不会停止的,他们继续兼并,继续剥削,他们贪得越多,百姓得到的越少。”
“第四,当地主贪婪剥削到百姓无法生存的时候,社会动荡,矛盾激化,只能再出现一个强有力者,重新洗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